野外遇到熊,到底该逃跑还是原地装死? | 科学有意思
大朋友及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又到了今天的【科学有意思】时间了,发现身边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孩子好奇心!我是科学奶爸。
喜欢徒步、露营、户外旅行或游玩国家公园的盆友,大家担心的第一件事往往是:遇到熊怎么办?
视频©How to Survive 翻译剪辑:魔力科学小实验
由于不同种类的熊的攻击方式不同,应对方式也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先区分是哪种熊。比较多见的熊主要有三种,黑熊、棕熊、北极熊。
如何识别是哪种熊?
黑熊:俗称狗熊,脸部平直有点尖有点像狗,耳朵竖直,肩膀处(前肢上方)没有“驼峰”,身长约1.5米,毛发多半为黑色,但不代表黑熊都是黑色的,也有其他颜色的。
棕熊:最大的特点就是后背双肩处有明显的“驼峰”,圆圆的耳朵,脸部中间有凹陷。个头比黑熊大,身长约2米。
北极熊:最好辨认的一种,白色的皮毛,个头巨大,身长最大可达3米多。
在哪些地方旅行有可能遇到熊?
熊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比如欧亚大陆、北非、北美洲。以棕熊为例,在欧洲中北部、俄罗斯全境、中国东北部及西北部、美国和加拿大中西北部都有分布。
以北美洲来说,黑熊的分布比棕熊更广泛,包括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几乎全境、美国西南及东部等地区都有它的出现。
因此,我们时常听说的位于落基山脉的班夫、黄石等国家公园都有熊的分布。
熊为什么攻击人类?
熊尽管凶猛,但和大多数动物一样,熊不会轻易主动攻击人。一般熊攻击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人误闯熊的领地,引发领地之争的攻击;
2、熊妈妈误以为人类对它的熊宝宝造成威胁,护子心切之下发起攻击;
3、受到惊扰或让它们感到受到威胁,引发攻击;
4、闻到食物的味道,熊为了找吃的发起攻击;
5、人的速度过快被熊认定为猎物而发起追击。
所以,为了避免受到熊的攻击,在旅行前一定要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比如,听从当地管理部门的旅行建议;识别熊经常出没的警示牌;尽量避免在有野生蓝莓这类熊喜欢的浆果的区域活动;避免单独行动,最好多人结伴同行,行进过程中可以说话或借助铃铛等物体,以便给熊提示有人的存在。
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食物的气味。尽量不带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将食品密封保存携带,不要将吃剩的食物随意丢弃,最好把所有垃圾密封带走。同时,也尽量不要喷洒香水、防蚊水或者万金油这类有强烈刺激性味道的化妆防护品。
万一遇到熊该怎么办?
我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到了枪。但从实际统计数据来看,枪的防熊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人在慌乱中很难精确击中目标,就算击中了也很难让熊立刻倒地,此时熊会以死相博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相反,防熊喷雾效果却很好。它含有辣椒素,具有极强的刺激性,暂时性给熊的皮肤和眼睛造成灼烧感,使其呼吸困难。
不过,有几点使用注意事项:
1、随身携带,并确保放在3秒内可以拿到并开启的地方,一般挂在腰间,口朝外;露营时也放在手边;
2、最远射程在10米左右,一旦熊进入该范围,用最快速度打开保险朝熊的斜上方(重力下落)或脸部喷洒(近距离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快速调整方位确保自己不要处在下风口;
3、如果熊开始撤退或者清理自己,立即离开烟雾地区,但绝对不要跑,以免激发熊的捕猎本能继续追击;
4、尽量不要一次性喷完,避免受到二次攻击,有备无患。
5、防熊喷雾不像防蚊液,千万别往自己身上喷。
手上没有喷雾,该怎么办?
逃跑或者爬树,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熊的奔跑速度远比你快,相比10~20km/h的人类奔跑速度,熊的速度可以翻倍,达到30~40km/h。而且,熊习惯在林间奔跑狩猎,不易绊倒,人就不同了。另外,熊善于爬树,人是躲不过的。
黑熊不像棕熊好斗,所以狭路相逢勇者胜,以刚克刚,奋力一搏或许能取得一线生机。对于黑熊来说,装死并不管用,它根本不吃这一套。
如果棕熊发动攻击,深蹲,双脚张开,用手抱住头,让它抓你的背包,发泄愤怒;不要动,直到它停止攻击,如果棕熊不觉得受到威胁,他就会离开,但是不要急着起来。至于装死,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和数据可以证实可靠性。
不过话说回来,被熊袭击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从公开统计数据来看,在熊经常出没的国家比如美国,每年被熊袭击致死的人大概是2.2人/年。
总之,无论是徒步还是露营或户外旅行,听从当地相关组织部门的建议和警示,保持足够的警惕心并做好充足的防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