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00:36:09 女排世界杯美国

为何说“朱棣篡位”,是历史的必然,3大原因注定其成为一代帝君

历史上最残酷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大狱,一个是帝王家。

生于帝王家,看似风光无极,其实危机四伏。

古代皇帝向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子们动辄就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可是太子之位只有一个,本就为争权夺利埋下了伏笔。

从隋朝杨勇被废,杨广登基;到李世民的宣武门之变;再到赵光义暗害兄长赵匡胤,篡位登基夺权,甚至还暗害多位子侄。手段之卑劣,难见史端。

到了明朝,也有一位城府极深的篡位者,他的名字叫“朱棣”。

史料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其临死时,并没有把位置传给儿子,却传给了孙子朱允炆,也就是历史上的“明惠帝”。

惠帝也算一位明君,登基后,开始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在民间广受赞誉。

也许他为了快速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大肆进行削藩,惹恼了诸侯王。

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带领800名府兵从北京王府起兵,仅用了3年时间,于公元1402年攻入南京,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帝位,成为藩王造反成功第一人。

谈及这段历史,很多人将朱棣的造反归结于明惠帝的“削藩”,究其根本,其实不能全怪朱允炆,朱棣的造反是历史注定的。

一、势力庞大,不甘居人之下

文献记载,在朱元璋时期,朱棣已经作为燕王,镇守着整个中国北方。

在连年对北方的征战中,朱棣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统兵才能,尤其是麾下培养了诸多军事将领、人才,势力如此庞大,岂能久居人下?

另外,朱元璋去世,立侄子为皇帝,作为最有作为的儿子,朱棣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

展开全文

二、性格使然,早晚取代皇位

朱棣的性格很像朱元璋,豪迈大气,也都是打仗打出来的人,很有英雄气。

反观朱允炆,从小没上过战场,饱读四书五经,儒学思想根深蒂固。

另外,朱允炆身边的人大多都是文人,不堪重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忠诚度是有,但和赵括一样,如同废物。

还有朱允炆的用人能力很差,让纯文人方孝孺去搞政治,让应天乡试第一名解元齐泰去管兵部,让管礼仪的太常卿黄子澄决定国家大事。

放着忠勇的徐辉祖不用,却派纨绔子弟李景隆去带兵打仗,再加上后来朱允炆昏招迭出,其帝位被篡夺,估计也是早晚的事。

三、胸怀大志,从小志向高远

厉害的人,都是从小就能看出来的。

关于“朱棣从小胸怀大志”,历史上流传有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游马苑,朱棣与朱允炆同侍。太祖出句:“风吹马尾千条线”,让两人对对联。朱允炆对曰:“雨洒羊毛一片毡”。太祖以为“气弱”。

朱棣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很明显朱棣的对联要比朱允炆意境高远雄浑太多。古人向来有“文辞见志向”的说法,由此,“马苑应对”一事已经显示出朱允炆远不是朱棣的对手。

朱棣的帝位虽是篡夺而来,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文治武功,对历史和时代的巨大推动。

史料记载,朱棣称帝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开拓丝绸之路,曾5次遣陈诚出使西域,最远到达阿富汗境内,为明朝的贸易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他具备超时代的前瞻性,强调了黑龙江流域是锁钥之地,为此开设了奴儿干都司,命亦失哈九上北海,十巡努尔干,保护了大明领土的完整。

另外,他一生都在征战,5入漠北,追击北元,征服越南,设交趾布政司,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基业。

世人都说朱棣暴虐成性,康熙帝对其有着高度评价,评价他为“治隆唐宋”,他对大明乃至华夏后世,有着比肩唐宋的功绩。

要是没有“靖难之役”,真不敢想象明朝会走向何方。

读者们,关于“朱棣的靖难之役”,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婚姻|好妻子等于好财运!好妻子不仅是家的温暖,更是财富的“守护神”!带你揭秘——为什么宠老婆的男人财运会旺!
白皙化妆品怎么样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