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21:01:57 女排世界杯美国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裁判组关于“鸡枞”写法及相关问题的说明

最近网上关于“鸡枞”与“鸡”问题的讨论,说明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十分关注。对此,裁判组非常感谢,也十分重视,近期对此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考证和调研。为了客观地反映社会用字情况,深化对词形规范的正确理解,现就相关问题做如下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中收录了“”字,附列了相应的繁体写法“㙡”:(㙡),并收录了“鸡”一词;收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字词在现代书刊中仍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从古代字书中看,“㙡”这个字早有记载,如梁顾野王撰、宋陈彭年等重修《玉篇·土部》:“㙡,咨容切,土菌也。”金韩道昭《五音集韵》:“㙡,土菌也。”《康熙字典·土部》:“㙡,《字汇》咨容切,音踪,土菌也,高脚伞头,俗谓之鸡㙡,出滇南。”这是词典收录“”及“鸡”的依据。

就“鸡枞”的词形,有先生提出意见,认为从来没有从木的汉字表示菌类,这是不确切的。《汉语大字典》“栮”(第1195页)、“栭”(第1197页)、 “檽”(第1308页)、“椹”(第1243页)都收了它们表示“菌类”的意义(见本文附录1),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核对一下。其实,从目前社会用字的实际情况看,“鸡枞”的写法则更为常见(详下文)。这表明,从汉字记词的角度看,表示菌类意义从木与从土的字都是存在的。

另外,有先生对汉字发展中的“重新分析”现象不理解,我们在此略做解释。“重新分析”是汉字学的一个术语,是汉字构形系统发展过程中一种常见现象。它指的是“对同一个汉字所做的又一种符合汉字系统的形体分析。这里的形体分析包括对汉字构件的拆分、对构件关系的理解和对构件功能的认定等”,“重新分析能够不断赋予和补给汉字新的能量,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齐元涛《重新分析与汉字的发展》,《中国语文》2008年)。以“椹”字为例。这个字可以记录砧板、桑葚、菌类三个不同的词,对它的构意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分析,把它分析为记录哪一个词的本字都是合适的:砧板可以是木头做的,桑葚是桑树的果实,而菌类也可以从木。这如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鲸鱼”不是“鱼”,但字形却从“鱼”;同理,“枞(樅)”字本来是指一种植物,从木;重新分析后指一种菌类,也可以从木。也就是说,“重新分析”是在不增加汉字字形的前提下,扩展字形记词功能并且减轻使用者字形记忆负担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汉字构形系统适应汉语词汇系统的一种重要机制。汉字过去没有因此而乱套,将来也不会因此而乱套。

一个词有另外的写法从古到今都很常见。在古代有“鸡㙡”的写法,也有“鸡㚇”(明谢肇淛《滇略》)、“鸡葼”(明天启《滇志》)、“鸡棕”(明孙绪《沙溪集》)等写法。在现代有“鸡”的写法,另有“鸡枞”的写法,这是客观事实。虽然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鸡枞菌”写法最早出现于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1. 此种写法在电脑普及之前就已经流行。如卢开磏《昆明方言志》(《玉溪师专学报》1990年第2、3期第173页)就写作“鸡枞”。2.“鸡枞”作为通行写法并不限于网络,也广泛出现于纸质传媒或书刊。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可以检索到的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权威核心期刊《微生物学报》和《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中成药》、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兽医科学》都采用了此种写法(见本文附录二)。近期我们请云南省红河学院人文学院组织了对“鸡枞”和“鸡”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前者的使用与后者相比,具压倒优势(见本文附录三)。调查的是一般使用情况,包括平时书写,不限于电脑输入,因此“鸡枞”的写法并非仅仅是因为电脑无法输入“鸡”而引起的。可以说,“鸡枞”已在事实上形成了与“鸡”的异写关系,即一般所说的异形词,这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异形词的选择问题,在国家语委2001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说明了整理异形词的主要原则,即“根据科学的词频统计和社会调查,选取公众目前普遍使用的词形作为推荐词形。把通用性原则作为整理异形词的首要原则,这是由语言的约定俗成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某些异形词目前较少使用,或词频无显著差异,难以依据通用性原则确定取舍的,则从词语发展的理据性角度推荐一种较为合理的词形,以便于理解词义和方便使用。”据此,“鸡”“鸡枞”两种写法都具有合理性。在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两种词形都不宜判定为书写错误。

在今年8月19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枞”被收入为表内规范字,“”未被收入而成为表外字,致使该组异形词在判定上又出现了新的纠葛。新版《辞海》为了及时跟进汉字规范标准,已在新字表发布之前就把上一版大字头的“”改成了“㙡”,把多字条目的“鸡”改成了“鸡㙡”;今后《现汉》的修订该如何处理“”这个非通用字以及“鸡”的词形,尚须做更多的调查研究,并要会同有关部门达成共识后抉择。 鉴于“”与“㙡”该用哪个字形目前处于待定状态,相关异形词“鸡/鸡㙡”与“鸡枞”该以何者为推荐词形,须重新审视研究。在字形标准和词形标准不够明朗的特殊情况下,我们不能苛求小选手必须写出哪个词形。此时,无论写成“鸡枞”、“鸡”、“鸡㙡”都只能判定为正确,这样才比较稳妥,才照顾到了各方面的情况。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此前裁判组提供发布的稿件中并未将“酌古准今”错写成“酌古难今”,错字发生在转述和转载环节,且报道内容也仅是对我们研究结论最简略的摘取,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裁判组意见。因此我们也提醒相关各方,应当重视转述文字的核对和内容完整性的检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总之,广大网友对“鸡枞”与“鸡”相关问题的讨论,使字形和词形规范问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提示国家主管部门应尽早明确涉及简繁类推的表外字的字形取向以及相关词语的推荐词形,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的扩大。我们也希望大家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光大方面共同努力,做出各自的贡献。

附录一:《汉语大字典》“木部”记录菌类的字:

附录二:期刊“鸡枞”写法检索部分结果(14种):

1刊名:《微生物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ISSN: 0253-2654

2刊名:《微生物学通报》 编辑出版:微生物学通报杂志编辑部 主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ISSN:0253-2654

2015好看的古装国产剧,2015古装国产剧排行榜,2015最新古装国产剧
2024年深圳南海意库的优缺点分析,合不合适租?【预约通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