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01:13:33 女排世界杯美国

【心得】Ogame回歸 @OGame 哈啦板

期待有心有力的你,打造屬於大家的討論園地

LV.

45

GP

2k

【心得】Ogame回歸

綜合討論

樓主

Hermonthis

求互動求溫暖不服來辯

F106

GP8

BP-

2024-12-02 01:47:36 編輯

上禮拜喝個爛醉加心血來潮就開始玩了,刻意挑了一個最新的伺服器,目前玩了一週,正在摸索中。打這篇文章算是來個攻略。作為一個老玩家稍微講古一下。Ogame,以下簡稱OG,這遊戲已經走過將近二十年的的歷史了,由Gameforge發行,2002年10月3日在德國首次運行,台灣是在2005年1月27日開始,明年一月底台服(現在嚴格上來說不是台服)將會滿二十年。透過Wayback Machine找到最早的台服登入頁面。上面是第三版的台服頁面(約2010年左右),第二版,也就是我最早看到版本在Wayback Machine上的顯示有問題。而我當初開始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大約是2007年時,當時我很迷以薩.艾希莫夫的《基地》系列,便上網查找其他讀者心得的時候就聽到某位讀者提到這遊戲,因為這位讀者使用小說中的星球名稱為自己的行星命名,例如母星就叫做川坨,殖民星是安那克里昂等(當時的《基地》中文小說會在後面附上專有名詞、人名和地名的中英對照,所以要查找翻譯很方便)。便順藤摸瓜的查了一下OG,才知道這是一款即時戰略網遊,而更特別的是,這是一款「網頁遊戲」,只要有瀏覽器,例如IE,就能執行遊戲。當時這個概念很新穎,幾乎是顛覆了傳統認知中的電腦遊戲,而隨之而來的方便性,同一類型的遊戲在之後的幾年隨即火遍台灣。而我當時只聞其OG聲,而沒有入坑,直到我同學推了我一把。我都還記得當時一下課就衝圖書館搶電腦的日子,幾個O友之間還會輪流在有限的十分鐘中輪流使用電腦登入遊戲,用最快的速度把該點的點一點,該FS的FS。而當時雖然學校圖書館禁止玩電腦遊戲,網頁遊戲的特點剛好算是一個漏洞,所以圖書館的老師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下課回家之後,便只能趁著聽空中英語教室的時候,偷偷上網登入遊戲。也因為是高中生的關係,能使用電腦的時間有限(當年學校有WiFi,唯一的便攜式移動裝置有PDA但是不普及,上網主要還是得用電腦),所以一整個晚上和週末因為要補習所以無法上線。唯一的辦法只能讓艦隊飛兩天或開假。而我都還記得很清楚,一些O友在早上九點的下課時臉色鐵青地跟我說他記錯FS的時間,坐到電腦前面時哭喊著「艦隊被滅」了的樣子⋯⋯當時我為了記住FS的時間,還刻意弄來一本筆記本,記下任何跟遊戲有關的重點,在紙筆上做著遊戲發展的計劃。而在當時,更是有熱心的網友設立一個網站介紹和教導OG,後來那個網站因為觸犯版權不得不關站。至於當時的台服只有十個伺服器,第十服是特殊服:兩倍速,ACS聯合攻擊和防渣。之後一路開通到大約十五個伺服器。而當時一個伺服器至少有一萬個以上的帳號,可謂熱鬧非凡。而在當時的PTT上面都有幾個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名言佳句:人在艦隊、資源在,人離艦隊、資源離。只有花掉的資源才是自己的,不花,別人幫你花。珍惜生命,遠離OG。而當時這個遊戲的氣氛,事後回想起來根本有毒。我都還記得當時一位O友是個狼,每次都在跟我們炫耀自己是如何照三餐加下午茶跟宵夜上門把其他玩家打跑的事情,而被打甚至還得低聲下氣地傳訊息求情等。PTT上甚至說OG就是一款網路霸凌遊戲。我只能說不曉得當時的百大、十傑和前三在二十年之後有何高就?除了OG之外,當時同公司底下的還有一款策略網頁遊戲叫做Ikariam,此外別的公司還有經營叫做Travian的遊戲,但我沒玩(不過我還記得我同學低聲下氣地寫信求情請其他大狼手下留情,說他在這樣下去不想再玩的模樣)。之後OG隨著熱度衰減加上「惡名昭彰」,以及社交媒體的崛起,OG也開始面對玩家人數的流失的問題。以我當時的情況為例,不少O友玩不到一個學期就退坑,我算是撐了一年,直到高三被禁止碰電腦之後不再玩。上了大學之後就開始玩ikarian,這遊戲基本上很養生:找個邊境跟人多的聯盟加入之後基本上就是宅著。OG陸陸續續有回鍋,當時的伺服器已經和幾年前的萬人盛況有著很大的差別,其中一個伺服器甚至連百人都不到,我會知道是因為我有加進去玩了一陣子,當時開出戰列艦加一百大運之後便刪號不玩。而在當時,華人圈之內便開始引入以高倍數為主的私服。私服的經歷我就不談了,只能說那個一個很沒保障,牛鬼蛇神的世界,要說唯一的收穫就是OG的遊戲技巧練得更熟練。之後也有陸續接觸其他OG-like的遊戲,像是《Line宇宙世界》,英文是Ucraft,我都還記得我拿以前OG的方法去對付那些沒有什麼OG技巧的大陸玩家,OG老手去玩那個帳號肯定能過得很滋潤。在2007年前後甚至還有一款我忘了名字的對岸的山寨遊戲也被OG玩家入侵,利用OG技巧一週內衝到那個山寨遊戲的前三,然後跟第一名打起來的。而這中間也沒事到這個版逛逛,才得知OG的改版,而這次的回鍋,看了下至少有將近三分之一是以前沒有的。我注意到改變有:職業:將軍、採礦師和探險家。聯盟特性的改變,以及針對其對應的銀河系功能調整。生命形式,也就是種族與人口機制、新的相關建築種類與研究:人類、洛克塔、凱雷斯、機甲人(梅薩斯,「機甲人」這個翻譯好難聽)。新船艦(職位所屬的特殊單位):惡魔飛船(翻成「收割者」或「死神」不好嗎?)、探路者和爬行者(嚴格上來說這不是船艦)。防禦與戰鬥船艦的調整。更多的課金道具。回收機制的調整。更多的課金道具。探險機制的調整。更多的課金道具。更高的倍率。和更多的課金道具。稍微友善的新手教學而不像以前那樣子放新玩家自生自滅。更多的課金道具。更高分的新手保護。更多的課金道具。更爛的翻譯(就是Google機翻,我會知道是因為我用google翻譯看 OG Wiki時出來的內容一模一樣)。更多的課金道具。不怎麼好用的手機app,但是不得不說這確實方便很多了。更多的課金道具。和一些活動。更多的課金道具。星球位置的資源加成。更多的課金道具。太陽系頁面的功能調整等。這些改變或多或少讓以前的一些策略在ˋ執行上不得不去注意一些與過往不同的細節。但是我還是必須說一些基本概念,尤其是FS的部分還是相同的。而在接下來的部分,我會一鞭查找資料,一邊慢慢地介紹這些改變就作為給新手的入門參考。

8

-

0

還有 2 則留言

排序:由舊到新

收合留言

顯示舊留言

Hermonthis

#B2:3722422# https://board.en.ogame.gameforge.com/index.php?thread/842534-ogame-en-community-all-universe-settings/

B4

2024-12-09 18:44:26

1

回覆

Hermonthis

#B3:3722509# 不知道怎麼選的就每個福登進去看看伺服器設定。

B5

2024-12-09 18:46:25

1

回覆

南港周杰倫

#B5:3722512# 謝謝解答~~我後來去Cosmos

B6

2025-01-07 18:35:43

1

回覆

聽不懂FS那蛇?

B7

2025-02-13 12:22:13

回覆

芒果很好吃

懷念 和人談了一下 回來看看 當時在2倍服玩的 玩到前70睡晚了被滅 但是玩農夫 所以掉到90名左右 把殘骸回收艦隊恢復了一下排名拉回80多 戰報對方被發上官方討論 聯盟把我退了 傷心就不玩了

B8

2025-09-14 20:57:18

回覆

LV.

45

GP

2k

2 樓

Hermonthis

F106

GP3

BP-

2024-12-05 06:43:18 編輯

好,現在開始講一下改變的部分:當然啦,課金有無會影響到初始的策略,鈔能力可以略過不看。首先是新手教學,一但選定伺服器之後,系統會詢問是否啟用新手教學,我個人建議不論是新手還是像我一樣的回鍋玩家,都一率啟用。只要一完成之後教程要求的指令之後,便可以獲得一定的資源與暗物質作為獎勵,而這點對於剛開始捉襟見肘的狀況來說不無小補。發放的獎勵從數十到數萬不等,這些資源會直接送到當前瀏覽的星球。遊戲中的教學頁面一覽。共分七階,對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完成教學的目的是獲取資源,相關技巧的練習還是需要自行嘗試並閱覽相關資料,尤其是FS的部分。新手教學頁面一覽。當然啦,玩家不一定需要完全按照新手教學的任務順序進行,只要有達成要求,就可以獲得獎勵。而我當初在執行時,其實還有刻意完成任務目標以以領取獎勵。接著便是職業的選擇:首次選擇時是免費的,日後則需要再次花費五十萬的暗物質改等級。再點選畫面右上角的事務官圖像中,有一個特殊欄位可以選擇職位,遊戲內稱為「等級」,等級主要有四種:未決定、採礦師、將軍和探險家。不知道怎麼選的,簡單來說,新手初期想要準定發展:採礦師。當狼扁人:將軍。長久發展:探險家。未決定:新手階段,還沒有決定之後的等級(職業)。不會有任何等級加成。採礦師特殊單位:履帶車。特性:+25% 資源產量+10% 能源產量+100% 運輸船速度+25% 運輸船的貨艙容量+50% 履帶車獎勵+10% 更多可用且配備地質學家的履帶車履帶車超載最高可達 150%+10% 加速(建造)折扣將軍特殊單位:惡魔飛船特性:+100%戰鬥艦船的速度+100% 回收船速度-50% 氘消耗量(所有艦船)+20% 回收船和探路者的貨倉容量獲得一次微小機會在戰鬥中使用輕型戰鬥機立即摧毀死亡之星戰艦。攻擊留下的殘骸(運輸至起始星球)+2戰鬥科技等級+2艦隊指揮權數+5 額外月球帶詳細的艦隊速度設定+10% 加速(船塢)折扣探險家特殊單位:探路者特性:-25% 所需的科研時間成功遠征的增加收益+10%殖民地上較大的行星遠征探險中生成的廢墟帶可從銀河系視圖中看到。+2遠征艦隊-50% 遠征敵人幾率+20%感應陣列範圍75%來自不活動玩家的戰利品+10% 加速(科研)折扣如同特性所列出的部分,不同等級有不同的加成和優缺點。對我來說我認為重要的有:採礦師的資源生產和貨運加成,將軍的戰鬥船艦速度和艦隊指揮權數(增加可以使用的艦隊數)。探險家的殖民地10%加成。在新手初期,25%資源增產可以緩解早期發展資源不足的窘境,而更大的貨倉容量與更快的運輸船速度則可以更有效率的運輸資源,甚至在探險時拉回更多物質。而將軍的指揮艦隊數量可以增加不少戰術彈性,在早期節省升級電腦技術所需的資源,並在開始殖民之後更能方便調度艦隊。而當中,探險家毫無疑問是最多人選擇的等級。除非課金,否則我一率建議新手選擇探險家,因為以長期發展來看,探險家無疑是最佳解:尤其是那10%殖民地上較大的行星。就我過去的經驗來看,方圓(field)大有著充足的彈性發展,雖然日後可以靠著地形改造器增加行星的方圓,但我身為客家人的精神,還是覺得能省則省,其中更重要的,就是那恐怖的探險增益。整體收益幾乎是一次就達到了一個禮拜的產量。而在這裡,我沒提到任何與戰鬥有關的部分,很間單,因為現在的伺服器玩家人數還是太少,以及在探險下那恐怖的整體收益面前,就算探險家與將軍可以搶四分之三的活動或不活動玩家的資源,但是同樣的時間與艦隊數之下,探險獲得的收益明顯大於戰鬥掠奪,而相對打活人的風險甚至更低,而打i羊就不用說了,我試過幾次,最後乖乖探險。接下來就要開始講探險了。

3

-

james

就我過去的經驗來看,大興有著充足的彈性發展 >>發現錯字

B1

2024-12-05 06:24:56

1

回覆

Hermonthis

#B1:3708052# 感謝提醒

B2

2024-12-05 06:40:33

回覆

LV.

45

GP

2k

3 樓

Hermonthis

F106

GP1

BP-

2024-12-06 06:56:59 編輯

稍微整理一下要解開各建築、科技、防禦、船艦所需的等級條件:括號內的數字為建議等級。建築重氫合成器:5機器人工廠:10造船廠:12研究實驗室:12奈米機器人工廠:1科技能源技術:12雷射技術:12離子技術:5超空間科技:7電漿技術:7間諜偵察技術:3 (8)電腦技術:10重子技術:1燃燒引擎:6脈衝引擎:6 (17)超空間引擎:7 ( 8 ) ( 15 )武器技術:3防禦盾技術:6裝甲技術:4應該沒有疏漏了

1

-

LV.

45

GP

2k

4 樓

Hermonthis

F106

GP1

BP-

2024-12-05 22:45:28 編輯

接下來要開始說探險的部分了,上面看我一直在吹探險家的優點,但是實際上探險也是有缺點的,就是穩定度。下面我就拿我的經歷來解釋吧。目前這個遊戲已經玩了一週,現在基本上沒事就是探險。一開始探險的時候因為船不多,得到的資源都是幾十萬左右,當時剛好在發展早期,所以這些資源很快的便投入到基建發展中。而隨著探險艦隊規模的擴大,得到的資源數量自然是水漲船高。而在先前幾天的時候,我一直不斷的探到金屬,結果便是爆倉。一開始為了FS,不斷地建造大運試圖運走資源,然後提升裝甲技術等級,在各行星上更不斷地建造金屬倉庫,不是為了存放金屬,而是為了消耗掉資源。結果就是大運的建造速度比不上金屬增加的速度,尤其是晶體的部分。看著不斷增加的金屬,除了內心崩壞之外,有點自暴自棄的想把這些金屬拿去蓋飛彈發射器,因為我的伺服器設定有80%的防渣,看看運氣好能不能撞出個月球來。後來心一橫,FS都的時把重氫和晶體運出去之後,帶不走的金屬就丟在母星上,很弗系的等著有緣人。而經過這件事之後,我終於理解這篇文章為什麼說防禦只要堆飛彈發射器當炮灰就可以了。而我的裝甲技術更是一路點到十三級還有剩。看著幾百萬的金屬堆在那,我必須說這是在以前老十三服的時候是很難想像的事。在開始說下去之前,先回到我當時發展的部分。 正如同我上篇說的,我直接挑個最新的伺服器進去之後就開始玩,當時有沒在注意什麼防渣和船艦速度什麼的,甚至一開始只是稍微嚐鮮一下想說隨時要放棄。不過最後還是繼續玩下來就是了。我一開始點法是母星的金屬礦廠、晶體礦場和重氫合成器以各差一級的方式先升到五級(就是金晶氫為5、4、3),而太陽能發電廠則是視情況而定,缺電了就造。之後就蓋機器人工廠兩到三級(是重氫的量而定),然後一邊解新手任務,一邊累積資源繼續建造基建, 目標是金晶氫為10、9、8。然後將研究所蓋到三級,造船廠到四級。接下來開始以升級電腦技術、研發小型運輸船、大型運輸船、間諜衛星和殖民船為目標(如果是八倍速服,大約一天就能達到這個目標)。而各類倉庫則是升到能夠存放日產的容量就可以了。然後,就是要準備殖民、探險和FS了。這時候我會刷銀河系星圖尋找殖民位置,至於哪個位置好?我就直接說八號星,之後會解釋為什麼要挑八號,然後物色日後要加入的聯盟(這時候可以研究一下聯盟的種類加成並試著遞交入盟申請)。殖民之前要確保有足夠的艦隊數,所以先將電腦技術點到二級,三到四級是最好(這時候將軍職位等級的優勢就出來了),在依序完成建造小型運輸船、大型運輸船、間諜衛星和殖民船的研究要求後,我個人建議小型運輸船一完成相關研究之後,就先建造幾艘出來,至少四艘。因為這樣子就可以開始裸奔附近的i羊,或發展比較慢的玩家,多少賺點外快,或者是在遇到其他玩家的裸奔艦隊的時候有一定能力自保。大約是在開服之後約兩週創號開始玩,所以附近有很多那種創號後就不玩等著變成不活躍玩家(俗稱i羊),這些帳號自創後之後就不在登入,一直維持萬年倒數第一直到後被系統刪掉。這些帳號在早期資源吃緊的時候是不錯的經濟來源。常上線的玩家跑的勤快的話,就能在一小時內賺到數倍於行星上礦場的每小時產量,至是這種方式有個缺點,就是這些帳號不會有重氫。

1

-

LV.

45

GP

2k

5 樓

Hermonthis

F106

GP2

BP-

2024-12-06 01:23:39 編輯

玩這遊戲很簡單,但是很難玩好。然後這次我會先講一下玩這遊戲該有的心態。「像我昨晚不知道是忘了設鬧鐘還是睡迷糊了,沒有起床顧艦隊結果被打,艦隊消失的三分之二,名次直接掉了十多名。」我相信看到這句話肯定勸退了不少對這遊戲有興趣但是還沒入坑的玩家,而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並不是特例,只要在這個版上頁面往後翻幾頁,或使用關鍵字搜尋,都能找到一堆比我更慘、更血淋淋的例子。對,這就是這個遊戲的本質,不是「毀滅」,而是「掠奪」,一個能引出人性黑暗面的遊戲。大欺小,強凌弱。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這是一款網路霸凌遊戲。有不少人望之卻步,有不少人中途放棄。別的不說啦,像我昨晚被打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要放棄。這裡我不會,也不想用以前老十服當時那些玩家很不負責任,或者說不知道哪裡來的驕傲,用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這只是款遊戲而已,而是遊戲就要輕鬆玩,而不是找罪受,因為這款遊戲我不得不說確實挫責感很重。無法在一款遊戲中找到快樂,甚至感到痛苦,就是折磨(有特殊興趣的人除外)。我不會怪有人放棄(以前那些玩家都搞到那些棄坑的玩家好像是什麼人生失敗一樣)。只是我要建議一下,要是真的不玩了,請記得先開假期再刪帳號,不要變成不活躍玩家,連殘羹剩飯都不要留下來。開公司就是要賺錢,沒人玩的遊戲就是關服刪檔,什麼都沒剩下。而如果想要繼續玩下去,我必須說,要狡猾,但是不要太自私(偶而自私一下也不錯)。以我被打的部分來說好了,雖然一開始很傷心,但是突然轉念一想,一個問題在我腦海中出現:問:大狼的習性是什麼?答:亂咬人。那我怎麼不利用這點來造月呢?嘿嘿嘿(邪惡的笑聲,以前我們都會把「惡」念成四聲「阿」,不過那幾乎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一個計劃在我腦海中成行,常探險就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額外的艦船很多,所以我就想反正這些船都放在港口內當太空版大和旅館用,那不如把足夠產生20%造月機率的船艦給送去需要月球的星球,幫我造月。上面是我目前造月計劃的一環。而玩這個遊戲,很重要的就是計劃,有計劃的玩會玩得比沒計劃的好。而計劃的本質,要狡猾,但是不要太自私,合法(非法也可以但不要被抓到,我不會承認我有說這句話)的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東西:遊戲機制、其他玩家、盟友和敵人,想方設法地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有計劃就會有目標,有好目標沒好手段,有好手段而沒好目標都是白搭。所以我會盡量的解釋我各個發展階段我所選擇的計畫、目標跟手段的原因,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要求別人照做,當然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玩法,有不同看法的人也很歡迎提出討論。我在上篇講到,我當時的第一目標是殖民,然後是探險和FS。殖民的位置依照個人的習慣選擇不同的星系或者銀河,常上線的玩家(除睡覺外每小時至少登入一次)可以選擇鄰近的星系甚至是同一太陽系。不常上線,則能選擇較遠的位置,例如相距五十以上的太陽系或不同的銀河系(我忘了距離超過幾個太陽系之後的航程已經超過銀河系之間的航程了)。近的優點是方便調度艦隊(船速加成之下甚至不到半小時),但是缺點很明顯就是一鍋踹。遠的優點是可以長時間FS,但是比較不容易被他人找出來。而我的做法專挑太陽系的八號星位置,然後殖民在鄰近的星系。原因很簡單:首先,天體物理學等級限制。後續的改版為天體物理學等級新增了一個限制,就是等級可以決定在太陽系中可以殖民地星球的位置:等級四(包含等級四)以下只能選4號到12號。等級五至七,可以選3號到13號。等級八以上才能行星自由。等級不足的話,發送殖民艦隊,或在太陽系星圖上,將滑鼠移到後方的命令圖示會的顯示無法殖民,需要升級的消息。再來,行星大小和資源生產加成。廢話繼續說,先上圖:此表格的截圖取自Ogame Wiki: Colonization除了已知的位置與溫度造成對於太陽能衛星和重氫產量的差異外,在後續改版之中,還對相關位置做出針對金屬與晶體產量的加成,簡而言之:一號位:行星方圓最小之一,晶體產量加成40%,太陽能衛星發電量最高(最高可達43),最後大魔王,衝引力的最佳位置。八號位:整個太陽系最大的方圓出現在這個位置,金屬產量加成35%,各方產量均衡,太陽能衛星發電量約為31至33。十五號位:俗稱乒乓球或彈珠,最冷,重輕產量最高,太能能衛星發電量只有個位數(至少不是負的,我玩私服還遇過發電量是負數,造越多賠越多),常作為資源星用。看到上面的表格,我想各位自然也就了解為什麼我會挑八號星的原因了吧。一來在新手初期基建發展很吃金屬,而這35%金屬產量加成不無小補,而且這個位置方圓最大。(以前的最大星位置四、五、六號位反而變成沒啥特色)這裡我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方圓越大越好。大家都知道建築物升級(除生命形式建築外),會佔用到方圓,而越高的建築等級帶來的效益越好,所以想像一下到了中後期,一顆星球的基建只能蓋到三十級,行星上的可用方圓就開始吃緊了,跟一顆星球可以蓋到四十級,哪一個好?我想大部分的人肯定會選後者,但肯定也有人問,那我蓋地形改造器,使用生命形式的種族建築加成(凱雷斯),或發動鈔能力不也可以?答案是可以,但是這個行星的方圓本來就大,透過地改,生命形式加成和鈔能力的加持下,花費同樣的資源、資金,本來就四十級的基建就可以繼續建築下去,進而得到更大的效益,甚至累積或購買足夠的暗物質後,遷移到一號位與十五號位,更高等級基建更能享受到更多的加成帶來的效益。但是問題來了,怎樣才算大?這裡有兩篇討論方圓大小的文章:【問題】關於殖民【問題】請問最大殖民星幾方圓?原本是有行星方圓的換算公式,我在網路上查到的都是舊資料,但是考慮到後續改版的原因,我無法計算一個行星的最大直徑。一些伺服器有行星方圓到加成,像是我所屬的伺服器會給額外的30方圓,我的算法是八號位平均是204方圓,最大是252,平均與最大差48方圓,那我會抓228到252之間的數字,算上我的伺服器的加成,那會是258到282之間,然後在計入探險家等級職業與聯盟加成,那這個數字大約是283到310之間。回到我的殖民計劃,雖然上面列了一堆大星的優勢,但是在發展上面時間與資源是一項重要因素,考慮到早期發展的狀況,我個人建議八號位直到中上以上的大小就可以,之後再慢慢地提升標準。以我的狀況為例,我就以第一次殖民得到的方圓大小作為最小的標準,控制日後殖民星的大小。我的第一顆殖民星的大小是281方圓,目前最大的行星是315方圓,只要小於281者一率廢棄。之後我就打算以每兩個殖民星加10方圓的速度,最大到300方圓,慢慢的增加殖民星數量。

2

-

james

不用最大直徑也可以算方圓 方圓公式= floor((diameter/1000)^2) 直接把最大的方圓乘上職業和聯盟加成%數也是可以的

B1

2024-12-06 11:08:42

1

回覆

james

伺服器星球外加方圓數是公式算完最後才加上去

B2

2024-12-06 11:09:18

1

回覆

Angreifen

現在遷移沒有星位限制了?

B3

2025-03-11 07:20:55

回覆

LV.

45

GP

2k

6 樓

Hermonthis

F106

GP1

BP-

2024-12-07 23:02:20 編輯

廢話繼續說,先上圖:在新視窗開啟圖片此表格的截圖取自Ogame Wiki: Colonization感謝james大的補充。

數學課時間到惹。在沒有加成的情況下,以太陽系八號位置的行星方圓的大小範圍來看,只要方圓大於204的星球就達到了最大方圓的80%,228方圓以上已經是前90%的大。依照下列公式方圓:方圓=(行星或月球直徑/1000)^2換算回行星直徑的話,252方圓的直徑會是:x為最大星行星直徑(x/1000)^2=252x/1000=15.8745x=15874 km※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228方圓會是:y為平均行星直徑(y/1000)^2=228y/1000=15.0996y=15099 km※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204方圓是:z為中上星行星直徑(z/1000)^2=204z/1000=14.2828z=14282 km※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所以以方圓大小來區分的話,204方圓至227方圓為中上,228方圓以上為大星的話,計入探險家和聯盟加成。探險家加成:八號位最大星:方圓=(15874 km* 1.1/1000)^2方圓=(17461 km/1000)^2方圓=304※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八號位平均星:方圓=(15099 km* 1.1/1000)^2方圓=(16608.9 km/1000)^2方圓=275※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八號位中上星:方圓=(14282 km* 1.1/1000)^2方圓=(15710.2 km/1000)^2方圓=246※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聯盟加成:八號位最大星:方圓=(15874 km* 1.05/1000)^2方圓=(1667.7 km/1000)^2方圓=276※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八號位平均星:方圓=(15099 km* 1.05/1000)^2方圓=(15853.95 km/1000)^2方圓=251※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八號位中上星:方圓=(14282 km* 1.05/1000)^2方圓=(14996 km/1000)^2方圓=224※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聯盟和探險家加成:八號位最大星:方圓=(15874 km* 1.15/1000)^2方圓=(18255.1 km/1000)^2方圓=333※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八號位平均星:方圓=(15099 km* 1.15/1000)^2方圓=(17363 km/1000)^2方圓=301※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八號位中上星:方圓=(14282 km* 1.15/1000)^2方圓=(16424.3 km/1000)^2方圓=269※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好,終於算完了。依照上面的結果再搭配我目前的殖民星大小,算入伺服器的30方圓加成,那就會是:中上星的大小會是254至281方圓,大星會是282到334。接下來我會意300方圓以上的為主。之後有空再整理一下相關表格出來。新增:殖民星大小加成:※小數點後無條件捨去。※以下結果並未計入伺服器加成,請行帶入伺服器行星加成。※以下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請以遊戲為主。探險家加成:

位置

最小

平均

最大

1

116

162

208

2

125

169

212

3

135

177

220

4

142

197

251

5

160

220

280

6

176

234

292

7

183

242

300

8

188

246

304

9

181

239

297

10

171

226

280

11

164

209

254

12

151

188

225

13

137

173

208

14

121

162

203

15

108

153

198

聯盟加成:

位置

最小

平均

最大

1

105

147

189

2

114

154

194

3

123

162

200

4

130

179

229

5

146

200

255

6

160

213

266

7

167

220

273

8

171

224

277

9

165

218

271

10

156

206

255

11

149

190

231

12

137

171

205

13

125

157

189

14

110

147

185

15

99

140

180

聯盟與探險家加成:

位置

最小

平均

最大

1

126

177

227

2

137

185

232

3

148

194

240

4

156

215

275

5

175

240

306

6

193

256

320

7

201

264

327

8

206

269

333

9

198

261

325

10

187

247

306

11

179

228

277

12

165

206

245

13

150

189

227

14

132

177

222

15

119

167

216

1

-

LV.

45

GP

2k

7 樓

Hermonthis

F106

GP1

BP-

2024-12-13 01:46:36 編輯

有了殖民星之後,資源量上的應用就會方便很多,但是接下來不能閒著,因為要準備探險和FS了。先說FS,請各位設想一下一個場景:一位玩家在艦隊落地前十分鐘上線,看著自己的船艦抵達時間只剩下十分鐘二十五秒,然後往下看之後看到另一個紅字,當場感到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寒毛直豎、掌心冒汗、冷汗直流、口乾舌燥、眼睛顫抖、瞳孔放大、雙手無力、雙腿顫抖、頭腦暈眩、疲憊不勘、狼狽至極⋯⋯因為一支正在前往星同座標的敵對艦隊的抵達時間只剩下十分鐘三十秒。上面這種現象就是「追秒」。而會導致追秒的因素是這支艦隊被「感應密集陣」抓到。大狼在使用這個裝置掃描一定範圍內的鄰近行星之後,發現這支艦隊的動向與組成,丟進戰鬥模擬器計算之後,發現有的賺,就會出手。要知道,一艘船艦被摧毀之後,一定比例用來建造該船艦與防禦(依照伺服器設定)的資源會變成廢墟飄在太空中給人回收,所以在狼眼中,這些船艦都是可以搶的資源。如果這位玩家有使用正確的FS方法,那這支被追秒的艦隊還能逃過一劫。而什麼是正確的FS方法?原理很簡單,一、航行中的艦隊是無敵,無法被攻擊。所以將艦隊與資源飛出去就是保護兩者的最好方法。二、簡而言之,就是要讓感應密集陣「看不到」航行中的艦隊。而按照發展過程,我習慣依照一些條件將FS分成以下三種:1.無殖民星FS:只有在剛創立的伺服器才需要,一些發展快的玩家可能再開服後幾小時後就可以開著小運到處裸奔,這時候能用的FS方法只有運輸和攻擊。如果是有一定歲月的伺服器,這個階段可以無視。2.有殖民星FS: 在開始之前,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感應密集陣」。感應密集陣是一種只能蓋在月球上的建築,正如我在那位倒霉玩家(不是我)的故事中描述那樣。這個裝置可以掃描一個行星上的艦隊活動。而感應密集陣只能顯示出目的地為行星的艦隊。這階段不知道怎麼FS的,請在派遣艦隊時一率選「部署」。所以那位倒霉玩家(再說一次,不是我)要是選擇部署任務,那這時候就可以在艦隊頁面上選擇招回這支艦隊。而一旦這位玩家這麼做,這隻大狼的追秒艦隊就會撲空,而這位玩家的艦隊就會消失在感應密集陣的視野之中。而如果這位玩家選擇錯誤的方法FS呢?除了傳訊息給大狼高抬貴手之外(要是這位玩家有加入聯盟,而且更早上線,也許來能聯合盟友透過ACS埋伏那隻大狼的艦隊),剩下就自求多福了。反過來說,什麼是錯誤的FS方法?就是透過行星使用「攻擊」、「回收殘骸」和「運輸」這種任務為艦隊FS。前面說過了,感應密集陣可以掃描目的地為星球的艦隊,所以一旦使用非部署的FS,在感應密集陣眼中,就會顯示出這些艦隊去程和回程的目的地、剩餘抵達時間和艦隊組成。如果是平日小規模的任務,像是裸奔I羊或運輸一些資源等事不用擔心。當然啦,部署FS也並非萬能,效果不僅比不上有月FS,在很低的機率下,如果遇上高手中的高手,有著血海深仇或者是單純變態,那這些人就會透過反向計算,算出艦隊回航時間,進行「盲追」。遇上這狀況我只能說有空去買個樂透吧。3.有月FS這裡可以細分為單月或雙月。基本上月球越多越好,最好每個行星都有一個。月球在OG中具有相當大的戰略地位,而一些大狼為了自身利益,甚至不惜結下血海深仇也要毀掉目標的月球,就是要避免目標威脅到自己,這點可見月球地位之重要。上面說過了,感應密集陣只能掃描星球,無法顯示出月球上的艦隊動態,所以使用月球進行FS是非常安全的做法。而有了月球,更可以將部署FS的效用最大話:單月時選擇將艦隊部署到月球,那這樣子這支艦隊就幾乎於隱形。而有了兩顆以上的月球,那可以選擇的任務內容就更多了。但是,不果有多少月球,均一率使用月對月派遣作為FS手段。我上面說過了,一些大狼為了自身利益會不惜毀月。而達成這個手段的唯一方法竟是死星。死星是OG中的終極船艦,選擇死星執行針對月球的攻擊任務的時候,在派遣艦隊的頁面會多出一個選項:毀月。這裡就不解釋毀月戰鬥的機制了,直接說月球被毀掉的後果,除了上面的建設會跟著月球蒸發之外,如果有艦隊正航向該月球,那麼這支艦隊就會改以同座標的行星為目的地,如果出發地和目的地的兩顆月球都被毀,除了部署FS以外,其他的就自求多福吧。FS做得好,就是最好的防禦。一些細節將會影響FS效果,就是不規律。隨機部署艦隊、隨機招回、隨機調整航速(千萬不要使用100%全速或10%慢速,然後仔細計算時間)。我只能說FS讓我注意到的年紀增長了⋯⋯接下來,就來開始探險了。

1

-

Hermonthis

在這裡補充細節的部分,就是使用慢速船艦(遊戲最慢的三種船:死星、回收船和殖民船)來調整FS的時間,以配合或被配合個人作息。

B1

2024-12-13 01:50:09

回覆

Angreifen

還有FS完不要馬上下線

B2

2025-03-11 07:21:31

回覆

LV.

45

GP

2k

8 樓

Hermonthis

F106

GP1

BP-

2024-12-17 20:03:24 編輯

宇宙,人類的終極邊疆,無數的未知正等待著眾人⋯⋯探險,卒諡解開迷頹的唯一手段。廢話繼續說,版上已經有不少文章在講改版之後的探險了,因為我懶,所以不想放上來。下面這是探險模擬器:OGame Expeditions Calculator 7.1各位玩家沒事的話可以研究一下。在這邊講一下探險會有的結果,上到下為我個人主觀認知的好壞:獲取暗物質獲取課金道具獲得商人獲得資源(晶體、重氫、金屬,只能獲得其中一種)獲得艦船(除特定船隻外)艦隊提早返航(提早約三分之一的飛行時間)無功而返艦隊延遲(結果有數小時不等)遇上海盜(戰鬥事件)遇上外星人(戰鬥事件)艦隊失蹤(進入黑洞等)而基本上進行探險的目的主要有三個,獲得暗物質、船艦和資源(非以上三目標者將會稱為其他事件)。其中又以資源為主要目標。而要做好探險,有著以下四個要訣:1.船艦數量:越大越能提高機率。2.船艦組成:影響到總貨倉容量以及能獲取的船隻種類和數量。3.次數:利用探險的次數以及單次能派出的艦隊數提高效益(需要提升電腦技術、天體物理學等級影響、課金道具和職業等級加成)。4.時長:時間越久遇上其他事件機率的越高,但是總收益不變。在開始之前,先來解釋一下天體物理學(以前叫探險技術)這門科技有什麼功能。天體物理學的等級關係到四件事:殖民星數量、可殖民位置、探險時長和可派出的艦隊數量。殖民星數量:一級之後每二級增加一個星球。可殖民位置:詳閱上篇。探險時長:提升一級增加一個小時可派出的艦隊數量:等級開根號為整數者提升一支艦隊,例如一級為一支、四級兩支、九級三支等。探險艦隊數不獨立,計入總艦隊數中,所以電腦技術等級會連帶影響可派出的探險艦隊數。船艦數量與組成這兩個是互相關聯的,所以先放在一起講。數量就不用說了,不怕你不裝,只怕你裝不下,探險帶回的資源都是百萬起跳,在這邊就是要想辦法撐大貨倉容量。而要增加貨倉容量,就只能靠運輸船了,所以這又關係到船艦組成的部分。一般來說,一隻探險艦隊的組成如下:足夠數量的小型運輸船(撐數量)足夠數量的大型運輸船(撐容量)一艘能建造的最高級別艦船(負責尋找船艦)一艘探路者(增加效益)和一架間諜衛星(紀錄位置)但是,上面的組成對於新手來說會有些勉強。所以為了將效益最大化,我個人給新手的建議是先裸奔附近的i羊,直到可以讓艦隊的貨倉容量,也就是探險的收益大於裸奔i羊為止,一般來說,貨倉容量建議是一支艦隊最低以三倍的金屬日產為主,最多到五倍(一般來說這時候應該可以日產數艘的大、小運了),但是還是要注意手邊有足夠數量進行FS的運輸船以及艦隊數。我個人當時是最多派出一支探險艦隊,並將運輸船數量分成兩份,一半探險、一半FS。當時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受限於可以使用的總艦隊數,而這點日後再提升電腦科技的等級或獲得課金道具之後會獲得緩解,屆時可以加大單次可派出的探險艦隊的數量。所以對於新手來說,我個人的建議是先使用大型運輸船將艦隊貨倉總容量撐起來,在放一個間諜衛星就可以。至於戰鬥船艦,除非探險找到,否則可以不用(這時候造船廠基本上只有小飛機能造)。而隨著各星發展,基本上運輸船的產量與建造速度會隨之提升,到時候竟能更近一步的擴充探險艦隊規模了,等到小運的量產達到單日十艘以上時,就可以把小運加進來。在遊戲的設定中,大運的建造時間與資源是小運的三倍,而貨倉容量是後者的五倍。簡而言之,撐數量靠小運,撐貨倉用大運。兩者之間的比例為小運三艘對一艘大運(日後我會改為1:5方便計算容量)。此外,影響貨倉容量的除了船隻本身的貨倉大小外,還有採礦師的職業等級加成、超空間科技等級和生命形式的研究。而在獲得船艦方面,探險無法獲得死星、殖民船、回收船、太陽能衛星和履帶車。除此之外的其他船艦就能在探險中獲得,也就是說探險是非職業等級者可以獲得探路者(將軍和採礦師)和惡魔飛船(探險家和採礦師)的唯一途徑。而在獲得其他船艦方面基本上是下探上,在探險艦隊中加入小型運輸船之後可以有機會找到輕型戰鬥機和間諜衛星,大型運輸船可以找到重型戰鬥機,有了重型戰鬥機可以找到巡洋艦。有巡洋艦就能找到探路者,有探路者就是戰列艦,自戰列艦開始,要找到高階船艦就需要戰列艦,戰列艦會找到戰鬥巡洋艦,戰鬥巡洋艦之後是導彈艦,導彈艦之後是就是毀滅者,然後是惡魔飛船。而一般來說,只要把毀滅者放在探險艦隊之中,就可以找到所有探險能找到的船艦。至於探險拉到艦船的結果,我只能說除了民用飛船,我只造過三艘戰列艦、八艘毀滅者與十架間諜衛星而已。剩下的全都是探險找到的。最後是暗物質。一些玩家為了將機率最大化,尤其是暗物質加成活動期間,探險艦隊通常只放一個間諜衛星和一艘探路者,和一般的資源與船艦不同,探險獲得的暗物質的量是不受到船艦貨倉容量的限制。結果是無法拉回太多的資源和艦船,遇上戰鬥事件(海盜和外星人)則是死路一條。而暗物質在OG內是遊戲幣,除了花錢購買與活度贈送之外,探險是唯一獲得暗物質的手段(在尚未改版之前,這是玩家執行探險的主要目的)。依我個人的感覺,探到暗物質的機率大約是五十分之一左右,單次約三百多至五千等,暗物質加成活動期間則是三千起跳。一般來說,我只要探的勤奮的話,一天收穫大約一千左右的暗物質不是問題。除此之外,當我查詢OG wiki時,相關頁面有提到在部分玩家反應在探險艦隊中增加間諜衛星的數量到150架以上時可以減少發生負面事件的機率。理論上是因為間諜衛星可以尋找並避開危險事件。當然啦,我個人並沒有做過相關統計證明這件事,不過寧可信其有,我還是將兩百架的間諜衛星加入到我的探險艦隊中。而探險家的一個問題,就是資源量不平衡(這點在上篇就有提到),依照我目前探險獲得的經驗來看,金屬是機率最高,數量最多的物質,其次是重氫,最後是晶體(所以我私下都把OG裡面的金屬稱為賤金屬)。但是這個問題只要有盟友或捨得花暗物質,其實很好解決:盟友就貿易,以一定比例換物質(金晶氫為3:2:1到2:1:1),以及使用3500 DM(暗物質)召喚商人對換物質。我個人偏向後者,有點是即時,但是缺點是受限於該物質的倉儲容量(不能兌換超過該星球所能存放的上限量)和比例不固定(大約是在3:1.6:0.7左右)。此外,一個太陽系所能探險的次數是有固定,實際的次數是多少並不確定,基本上可以從日誌中猜測:如果日誌說這個地方沒人去過或第一次抵達,就表示次數還沒用完,如過出現以前有人活動或遇上其他探險艦隊,就表示次數即將用盡等,所以一但超過能探險的次數,那麼就不會有所收穫。一般來說,次數的更新非常的快,基本上等一個小時就夠了。所以探險最好的做法就是將艦隊打散在不同的太陽系中。而在負面的結果當中,除了艦隊晚歸之外,常見到的就是戰鬥事件,也就是不知道哪來的海盜跟使用與人類相同軍備的外星人,以玩家的三圍(軍用科技:裝甲、護盾和武器)來說,外星人較強,三圍會比玩家高出三級(30%),海盜則是低三級。而我按照戰鬥報告的結果來看,兩者艦隊組成是以探險艦隊的艦隊組成為模板,創造出規模約十分之一的艦隊與玩家戰鬥。換言之,如果探險艦隊內有越多的戰鬥船艦,那麼損失就會越多。所以,不放戰鬥船艦是一種減少損失的方法。而如果遭遇海盜和外星人,那麼探險家的職位等級就會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看到16號位,也就是外太空中的殘骸,那麼就可以派出探路者進行回收。而探險最慘的結果就是遇上黑洞,整支艦隊消失,我目前只遇上一次而已。回到發展方面,接下來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持續殖民,殖第三星。第三星的位置可以依照玩家的需求以FS和自己的作息為主,相關條件與第二星相同。接著,在第三星的基建初具規模之後,就要開始攀科技樹搞科研了。首先是戰列艦一定要出來,這是來自以前我高中一位資深狼的建議: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玩家,一定要在破五千分之前研究出戰列艦,因為戰列艦是中前期的主力艦種,狼就不用說了,普通玩家在戰列艦出來之後,對於其他狼來講,也標示著自己具備一定的攻擊能力,而非一昧地挨打不還手。而依照有無防渣的設定,防禦方面是磁軌砲(以前叫磁軌砲),磁軌砲是自電漿炮出來之前,玩家所能建造的第二強的防禦。至於防護圓頂則是視情況進行研究。而探險家職業等級者則是探路者。這個階段基本上可以決定一位玩家日後的遊戲風格了。在完成相關船艦的研發之後,不論職業等級,均需要提升電腦技術等級,因為FS要艦隊數,探險要艦隊數,打人需要艦隊數,更別提日後又有一個生命形式的探索,這個更吃艦隊數。所以電腦技術是下一個升級目標,等級最低至少為現有的行星數加一。目前有三星的話,那就是四級電腦技術。而探險家因為有但顯艦隊加成,那這個數字至少要在加二級上去。然後,我在這邊插句題外話,目前為止我一直沒提課金是因為我希望玩家在發動超能力之前先具備一定的技能,日後再視情況使用課金道具,以避免浪費金錢。前面說過了,這遊戲的本質是掠奪,一不小心,就是間接資助他人(雖然GF會很爽就是了)。然後下一篇,就來談談跟以前的老十服相比,我發現了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1

-

LV.

45

GP

2k

9 樓

Hermonthis

F106

GP1

BP-

2024-12-18 13:59:08 編輯

※ 引述《F106 (Hermonthis )》之銘言然後,我在這邊插句題外話,目前為止我一直沒提課金是因為我希望玩家在發動超能力之前先具備一定的技能,日後再視情況使用課金道具,以避免浪費金錢。前面說過了,這遊戲的本質是掠奪,一不小心,就是間接資助他人(雖然GF會很爽就是了)。還是決定先講一下課金道具的部分。在以前的老十服時代,課金只有資源商人(對換資源)和事務官,這些要素至今能保留在OG裡面,但是遊戲本又多了不少課金道具。我在上篇結尾的時候提到課金道具的部分,而我個人的狀況,鱉笑龜無尾,我自己也是有在使用課金道具,甚至還有計劃購買暗物質為日後搬家打算。但是我是不建議新手使用課金道具,我知道這說法很奇怪,照理來說這遊戲初期理應要課金以追上其他人的發展才對。但是就我玩過這遊戲的經驗來看,情況反而是相反,課金道具是越到中後期才越重要。依照課金道具的性質,我分成以下三類:1.資源加成或資源包、2.時間減免類3.其他服務類。1.資源加成或資源包我就說結論了,除非系統免費送或活動沒其他好選的,否則我是連碰都不會碰。原因有二:第一、資源量限制,新手早期基建低,產量本來就不高,加個40%上去本來就沒什麼效果,還不如留到日後在使用。而資源包能給予的資源更是受限到資源倉庫等級的儲存量與行星現有資源量的影響。相關建築等級不夠或快爆艙了才用,同樣的暗物質換到的資源就會較少,效益更低。第二,我在上面說過了,這遊戲的本質是掠奪,不會保護自己,不會FS,錢買來的資源通通變別人的⋯⋯2.時間減免類遊戲中透過暗物質購買機器人來減免建造建築、生命形式建築、研究、生命形式研究和船艦建造的時間。遊戲中任何花時間的東西都需要這些機器人的協助,尤其是建造船艦時間減免的底特律機器人,這將會在衝引力時減少不少建造太陽能衛星所需要的時間。而且,到了中後期,建築和研究的升級時間都是以小時甚至以天計,到時累積了一定數量的這些課金類型道具可以減少不少的時間。3.其他服務類這部分就有點雜了。如果活動有送,我個人會把重點放在免費的行星與月球方圓增加的道具上,以及獲得額外艦隊數和探險艦隊數的增加。外加官方活動大多數是一個月重複一到二次,所以我會選效期長達三十天的道具。剩下的就是造月軍團和帳號頭像。造月軍團就是負責造月,建議可以搭配造月與折扣活動使用。此外就是改變聯盟與個人的職業等級。下一篇先來講建築與研究的部分。

1

-

LV.

45

GP

2k

10 樓

Hermonthis

F106

GP1

BP-

2025-01-08 23:08:51 編輯

然後我在這個遊戲的部分中我還發現了一個值得用暗物質投資的項目:廢品回收商(Scrap Merchant)。正如其名,廢品回收商可以免費回收玩家不需要的船艦或防禦並依照一定比例兌換成建造該防禦或船艦的資源。初始比例是35%,這是一般服的艦渣比例,但是可過「議價」將比例最高調整到75%。35%對於有高比例的艦渣或防渣的伺服器來說顯得十分低,但是透過使用暗物質議價,將比例提升到最高75%的話公需要三萬暗物質,且效果是永久的只能使用一次。這點對於職業等級為探險家的玩家不妨可以參考一下,因為現在探險都會拉到不少的艦船。然後,我們在來說一下建築的部分,建築的改動其實不算大。普通行星上的建築共分成兩種:資源建築和設施。資源建築就是俗稱的基本建設,簡稱基建。這些建築有:金屬礦:負責生產金屬。產量受到行星位置影響。主要用於大部分的建築建設與升級。晶體礦:生產晶體,研究會用到比較多。產量受到行星位置影響。重氫合成器:生產重氫,重氫的別稱為油,硬通貨,遊戲中後期最有價值的資源,船艦的燃料。產量受到行星最低溫度的影響。太陽系中不同位置的產量大約是一號位(最熱)是十五號位(最冷)的百分之五十五左右。不計入產量加成的話,同等級的資源場大約是重氫的產量最低,約是金屬的三分之一,晶體次之(金屬的二分之一),然後是金屬最多。而以資源的用量來劃分發展時期的話, 初期為了衝基建,缺金屬,然後為了攀科技樹,晶體開始短缺,之後當艦隊開始成規模之後,反而是重氫會開始不足,尤其是戰鬥艦船,這些吃油怪獸飛一趟都是百萬重氫起跳。所以對於一名務農型玩家來說,如何調整這些資源的產量多寡是重中之重(後面我會說我是怎麼調整的)。而依照遊戲規定,這些資源的比例為金屬、晶體和重氫為3:2:1到2:1:1。資源交易時超過或低於這些比例均為違規。而這些礦場的運作自然需要電力,而供應電力的方式有三種:太陽能發電廠、太陽能衛星和核融合發電廠。一但缺電,系統就會調整礦場場的產能,簡而言之,要確保礦場全力運作,就需要確保電力供應無慮。太陽能發電廠是玩家在OG早期發電的手段之一。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玩家建設到一定的等級之後便會使用太陽能衛星取代太陽能發電廠作為電力輸出的手段,這是當太陽能陽能發電廠等級提升至等級之後,持續升級所花費的資源,其發電量將會遠低於太陽能衛星所能提供的能量,也就是衡量效益比之後的結果。另外,太陽能衛星並不需要方圓,這點到了中後期,使用衛星取代太陽能發電廠是一種節省行星方圓的方式。太陽能衛星是OG中第二種發電方式,嚴格上來說太陽能衛星是屬於船艦一種,但是無法移動,其發電量取決於星球的溫度,溫度越高,發電量越大,也就是星球位置越靠近太陽,發電效果越好,下表是太陽衛星的發電量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因為太陽能衛星的效益比,使其成為面對最後大魔王,也就是衝引力的唯一手段,以最高的發電量來說,共需要4478顆太陽能衛星才能達到進行引力研究的電量。而太贏能衛星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在戰鬥中容易被毀。核融合反應爐,在進行相關研究之後就能解開的建築,第三種發電手段,消耗重氫進行發電,發電量會受到能量科技等級的影響。初期等級低時發電量低,但是到了中後期,隨著能量技術與建築的等級提升,其發電量不容小看,並時常作為一種緊急發電的手段。在這邊稍微總結一下太陽能發電電廠、太陽能衛星與核融合反應爐的應用。一般來說,早期發電手段都是靠太陽能發電廠支撐,我個人通常會將太陽能發電廠蓋到20級(其實10級就夠了)之後便使用太贏能衛星進行發電,會要求太陽能發電廠有一定等級是為了避免被攻擊後還有一定的電力供支援晶體礦和重氫合成器運作,訓數的補充太陽能衛星的數量,而核融合反應爐則為作為補助手段。履帶車:採礦師專屬單位,可以提升一顆星球的資源產量。沒啥用的東西。剩下的還有儲存器:金屬儲存器、晶體儲存器和重氫儲存槽,俗稱「倉庫」或「罐子」。顧名思義,就這些建築可以提升一個星球的資源存放量。只要一個星球的資源存放量沒有滿,那麼相對應的礦場就會持續生產該資源。但是一但滿了,資源量就會變成紅字,俗稱的「爆倉」。多出來的資源除了導致礦場無法生產資源之外,其他的影響就是在召喚商人和使用廢品回收商單次所能兌換到的資源量多寡。所以,對於探險家來說,提升倉庫等級還是有其必要性。在這邊跟各位分享一個小撇步來解釋倉庫等級的重要性與換資源的小方法。要招喚商人或使用廢品回收商的時候,先準備好足夠數量的運輸船,送到罐子等級最高的星球上去,然後關電不讓礦場繼續生產。接著留下要交易的資源或船艦,把其餘的資源送上運輸船後起飛,再把商人或回收商找來,進行交易後再把運輸船艦隊招回。然後設施的部分則是有機器人工廠,造船廠、研究所、聯盟太空站、導彈發射井、奈米機器人工廠和地形改造器,以及太空港。機器人工廠可以減少建築所需的時間,也就是提升建築速度,蓋到十級就夠了,等級越高減免的效果越差。造船廠:正如其名,負責建造船艦與防禦的設施,等級越高可以建造的船艦或防禦總類越多,速度就越快。但是在建造防禦與船艦的時期不能進行升級。研究所,進行科技研究的設施,等級越高可以研究的科技就越多,研究速度就越快。但是只要有研究進行中,所有星球的研究所就不能使用。蓋到十級就能研究除了重力子技術之外的所有研究,十二級就能進行所有研究。中後其實可以透過超空間網路把其他星球的研究所等級加成起來,進一步提升研究速度。聯盟太空站:在只有ACS的伺服器才有的建築,可以進行聯合防禦並為軌道上的盟友船艦提供燃料。導彈發射井:建造之後可以存放星際導彈和反導彈:前者炸其他星球的防禦,後者則會攔截其他玩家發射的星際導彈。這個設施會協助月球的防禦。奈米機器人工廠:功能與機器人工廠相同但是效果卻比機器人工廠還要強大:每提升一級可以減少一半的船艦、防禦和建築時間。和機器人工廠一樣,建造或升級建築、防禦與船艦的時期不能進行升級。不能蓋在月球上。在這邊稍微簡單說一下機器人工廠和奈米機器人工廠的應用,一些玩家為了行星上的可用方圓,大都會把奈米講器人工廠升級到足狗等級之後,在拆除機器人工廠已空出多餘方圓給其他建築物,雖然這麼做會導致奈米機器人工廠無法持續升級。地形改造器:簡稱「地改」。中後期的重要建築。提升一級可以增加五個方圓(四個可用方圓),每升兩級還會額外增加一個方圓。這座座建築的特別之處在於升級時不需要金屬,而且不能拆除。上面是可以建設在行星上的建築,此外,玩家還可以建設的星體還有月球。月球算是比較特別東西,或者說任何對OG有一定了解的玩家都清楚知道月球的著要性。先來說一下如何獲得月球,月球是透過戰鬥產生,或者更正確的說法是,月球是透過戰鬥時產生的殘骸匯聚而成的星體。「殘骸」在FS的部分有稍微提到,而完整來說,依照伺服器(宇宙)中的設定,一場戰鬥中,一艘船或一個防禦設施被毀,一定比例用於建造該船艦或防禦設施的資源會形成殘骸漂泊於行星軌道上。舉例來說,建造一架輕型戰鬥機需要三千金屬和一千重氫,在50%的殘骸比例設定之下,那這架輕型戰鬥機在戰鬥中被毀,則會產生1500的金屬和500的晶體。這些殘骸可以透過「回收船」回收再利用,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依照伺服器設定「艦隊」或「防禦」也是「資源」。此外,殘骸又被稱為「渣」,艦隊產生的叫「艦渣」或「船渣」,防禦則是「防渣」。而在後續的改版中,重氫也會形成殘骸的一部分工人回收再利用。至於殘骸是如何形成月球的?其實很簡單:在一場宏大的戰鬥中,當大量船隻或防禦被毀(依照伺服器設定),每十萬單位的殘骸(金屬加晶體的總和)會增加1%的月球形成機率,最高到20%也就是兩百萬單位的殘骸(特殊活動期間有到40%)。而且,不僅殘骸數量越多,月球形成的機率越高以外,形成的月球直徑就會越大,20%的話月伽大小約8600公里左右,將軍職業和凱雷斯有額外加成。而在月球之上,能夠建造的建築類型自然有有所不同。因為月球不生產資源,所以除了資源倉庫之外的資源生產建築都無法建築在月球上面。而在設施的部分,只有機器人工廠和造船廠可以建設,剩下的就是這只能蓋在月球上的特殊建築了。這些特殊建築有月面基地、感應密集陣和空間跳耀閘門。月面基地的功能類似於地改,但是只能蓋在月球上,目的是增加月球上可建設的建築方圓。有一點要注意,月球,不論直徑多大,起始方圓只有1,那是給玩家先蓋月面基地用的,千萬不要先蓋除了月面基地之外的其他建築。每等級的月面基地可以增加3方圓,多兩個可用方圓。感應密集陣:俗稱「月掃」,每掃描一次需要5000重氫。這東西的功能在FS篇講過,專門抓那些沒有使用正確方法FS的玩家的艦隊。等級越高可以偵測範圍越大,不能跨銀河使用,也就是一座在第二銀河的感應陣列不管等級多高都不能掃描第一銀河或第二銀河的星球。另外,大狼除了拿來追秒之外,還能感應陣列抓其他玩家的作息已制定攻擊計劃。以前在玩私服的時候,如果一個銀河有499個太陽系,那麼大約250到260的太陽系都會擠滿玩家的星球,因為只要在這個位置,把感應密集陣升級到16級就能感應整個銀河的星球。探險家職位的玩家可以有偵測範圍的加成。空間跳躍閘門:正如其名,空間跳躍閘門可以允許艦隊在不帶資源的情況下順間移動到另一個有相同設施的月球。每使用一次會有一個小時的冷卻時間,冷卻時間隨等級提升而縮短,14級以上為十分鐘。在戰術應用上,空間跳耀閘門完美的彌補了死星移動速度的缺點,導致在防禦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目前建築的介紹就到這裡。下一篇來講科技。

1

-

CCART0000

回收商不是交易一次以後議價就會回到35%嗎? 只要拉到75%就可以無限次數???

B1

2025-01-01 14:49:47

1

回覆

Hermonthis

#B1:3762124# 我後來試過,發現75%不是無限的。這點我之後會標注上去。

B2

2025-01-02 05:40:57

1

回覆

LV.

45

GP

140

11 樓

我的ㄐㄐ會報稅

wsxadedcsf

GP1

BP-

2025-01-04 01:36:39 編輯

我去年中回來玩台灣的S服,那時候有德國狼盟在扁不知道現在長怎樣,去年打一打變伺服器第一+德狼被我扁到有人只會假期就不玩了,只是單純遊戲荒才回鍋我那時候的SGO台灣客服是歐洲人吧剛開服對手一臉明顯在用ninja開掛,24小全亮星+遠征+基建,結果不管不顧後期我跟對方聊天都用英文吵架結果判我因為用英文要被ban3天總之現在這遊戲你要不去買ninja要不就是用網頁自動重整+按鍵精靈送遠征 24小時全亮星不然不要玩台服,台服SGO根本歧視仔然後現在課金嚴重,24小遠征運氣好點每周都能買全,衰一點頂多買艦隊要課這個不如拿去課手遊抽老婆那時候我自己白癡想扁光那群德國狼盟頭鐵定鬧鐘24小遠征在拚退坑的時候有想說要寫一些從開局到中後期的心得結果寶可夢出了也懶得寫了賽季不知道有啥新東西可以蒐集之類的,再考慮要不要回鍋,2/28魔物要出荒野了

1

-

Hermonthis

可以的話也希望您能發表(抱怨也行)一下,算是活絡一下這個版的氣氛。

B1

2025-01-09 20:16:01

回覆

LV.

45

GP

2k

12 樓

Hermonthis

F106

GP4

BP-

2025-02-22 19:11:25 編輯

上一篇居然漏掉了一座新建築沒講,就是太空碼頭,這座建築是後來新增,主要用於維修駐守在星球上的艦隊的。通常在一場戰鬥結束之後,在這個星球或月球上被毀的船艦裡面有20%一定比例(依照伺服器設定)可以被修復,不無小補(?)。每提升一級可以增加每提升一級可以增加0.5%的比例,但是升級所需的資源是前一級的五倍,因為漂浮在太空軌道上,所以建造時不會耗費行星方圓。我現在玩的伺服器是20%,理論上要升級到160級就能修復所有船隻。修復船艦最多需要十二小時,之後要是船艦沒有領回,會在三天後釋放。對我來說算是一個很沒用的建築。因為留言有人問,所以先決定來談一下伺服器的挑選。十幾年前在我剛玩的時候,除了老十服外,其他的伺服器條件幾乎都一樣,頂多只有ACS(聯合作戰)的有無。而在今天,OG多出了不少的條件,甚至把伺服器設定成三種「侵略」、「和平」和「平衡」。而這三種類型的伺服器差異主要為不同任務的艦隊航速加成。而後來,玩家如果要玩GF旗下的遊戲,需要創立一個GF帳號,這個帳號可以讓玩家輕鬆挑選個著由戲以及不同地方的伺服器,以OG為例,目前主流則是台灣和英國,而不論哪個國家,目前GF的遊戲都有支援多國語言(翻譯品質就不討論了)。所以想要認識外國朋友的也可以選擇不同國家的伺服器。而以現在的速度來說,大約每42天左右或創立一個新服,平均一年進行一次併服。相關情況以官方公告為主。一般來說,一點開伺服器的設定,哪怕是回鍋的玩家有會被琳琅滿目的新設定給搞花眼:首先來看經濟倍率,和以前的伺服器比較,新的伺服器速度上確實比舊服快很多。經濟倍率指的是資源生產,建築的建造與升級、船隻和防禦的建造有所提升,目前的主流為八倍,少數有十倍和四倍。再來研究倍率,通常為經濟倍率的兩倍,例如一個伺服器的經濟倍率為八倍,那麼研究倍率就會是十六倍。之後是艦隊速度倍率。經濟倍率還會影響探險結果可以探到的資源量和船艦數量:有幾倍就加幾倍。如果一個伺服器顯示的是支援侵略性玩法,那麼這個伺服器的戰鬥任務(攻擊、間諜和回收)會有加成,和平玩法的話則是和平任務(運輸、派遣、殖民、探險)就會有加成,平衡則是指兩者之間沒有太多差異。簡而言之,侵略性玩法適合狼,和平玩法適合農夫。例如,以我的伺服器為例,同樣的船,同樣的距離,我要攻擊鄰近的玩家,則是需要單趟一小時又十六分鐘二十八秒,但是如果是運輸,同樣的時間就只有單趟十九分鐘又七秒,這就是任務船速加成的差異。此外,就是有無「環形銀河」和「環形宇宙」的設定,非環形宇宙的伺服器,從第一銀河飛到第八銀河,就會需要飛過第二、三、四、五、六和七共六個銀河,但是在有環形宇宙的設定中,那麼艦隊只要從第一銀河起飛,就能飛過第九銀河,直抵第八銀河。同樣的,環形銀河也是同樣設定。而在支援侵略性玩法的宇宙中通常有較高的防禦與艦隊殘骸設定。銀河系數量:一些宇宙(伺服器)的銀河系數量較少,普通宇宙有九個銀河,部分宇宙則只有五個,這類型宇宙的星球數較小,競爭較為激烈,常被歸類於支持侵略性玩法的宇宙中。另外,在OG中,伺服器被稱為「宇宙」,過去以編號稱呼,現在則以羅馬名稱命名,一個正常設定的宇宙有九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有499個太陽系,一個太陽系則有15顆星球。間諜衛星的貨運空間:一些宇宙有設定間諜衛星的貨運空間,最多可以運五單位的資源。大多是屬於侵略性玩法的宇宙。航行燃料減免:直接減少50%,也就是在派遣艦隊時減少一半航行所需的重氫。而在宇宙(伺服器)的相關設定之外,宇宙創立的時間也是一個考量:年輕的宇宙中,我個人是將成立不到一個月的宇宙稱為新宇宙,大家的起跑點都一樣,競爭相當激烈,但是時間優勢很明顯:撐久了就是你的。而在舊宇宙中,缺點是上下差距明顯,積分差距大(一比下去,老手一顆星球的日產大概是新手所有星球的產量加探險資源結果總和都還有剩),人少的時候往往都是一盟獨大。在風氣稍微差的宇宙可能會遇上排斥新玩家的狀況,但是有機會可以遇上願意指導和資助新玩家的舊玩家。沒有完美的宇宙,玩家只能依照自己的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宇宙。對於給新手的建議,我個人是希望新手可以去查詢這遊戲的相關機制(這階段通常都很勸退),並以支援和平玩法、防禦不會產生殘骸的舊宇宙為主,訓練與學習自己對於這遊戲的知識與技巧,然後再去挑戰適合侵略性玩法的宇宙或新宇宙。

4

-

james

太空港能修復的比例跟該服船渣率相關

B1

2025-01-23 18:16:58

1

回覆

Hermonthis

#B1:3734259# 感謝提醒,現在馬上修改。

B2

2025-02-11 02:21:20

回覆

LV.

45

GP

2k

13 樓

Hermonthis

F106

GP0

BP-

2025-02-25 00:04:16 編輯

※有任何疏漏與錯誤請務必指正與補充!然後再來談一下追秒的部分,我在FS的部分有提到,但是我認為我當時說的太簡單了。會突然之間想要解釋這一點,是因為之前我們伺服器內一名高名次(十名內)的玩家艦隊被追秒,照理來說這老手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但是追秒他的人是一位探險家,可以看到外太空形成的殘骸,所以這位探險家玩家就盯著殘骸生成的時間,算出艦隊的航程,一路追秒追回去。追秒可以分成四個部分:「目標艦隊」、「追秒」、「秒收」和「埋伏」。當大狼使用感應密集陣找到目標艦隊,就會進行計算,認為有賺,就會透過調整艦隊航速的手段,來進行追秒。所以在被追秒的玩家的頁面上,紅字的倒數計時會以大約數秒之差追在艦隊的返回時間。而秒收則是透過回收船,將抵達相同座標的的殘骸的時間設在攻擊艦隊之後的數秒。如果被追秒的玩家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自鄰近星系或透過盟友發動聯合防禦,調派援軍,消滅掉試圖追秒的敵對艦隊,這就是埋伏。追秒,正如其名,攻擊艦隊的抵達時間追在目標艦隊之後,兩者之間的差異則有數十秒甚至是數秒,短到倒霉鬼除非使用腳本,否則沒有時間可惡進行FS。我當時說感應密集陣,就是俗稱月掃的月球獨有建築可以掃描以目的地為星球的艦隊,但是問題來了,月掃可以看到什麼?在這個遊戲中,可供艦隊活動的星體一共有四種:星球、月球、殘骸和外太空,而當中可以駐留艦隊作為出發地與目的地,並被玩家攻擊的星體只有星球與月球。而在遊戲中,招回或完成任務的艦隊都會回到月球或星球兩者之一。所以依照排列組合,則是有星球對星球、星球對月球、星球對殘骸、星球對外太空、月球對星球、月球對月球、月球對殘骸、月球對外太空等八種組合。而在我上面問的問題:月掃可以看到什麼?月掃可以看到一個艦隊的動向:飛往目的地星球的時間與座標、艦隊組成和艦隊航速。而不同的任務則有不同的結果:星球對星球:常見的任務有運輸、攻擊、部署(deployment)等。星球對星球的攻擊和運輸屬於雙程航行,這兩個FS方法被認為最危險,因為不管是出發地星球與目的地星球被掃描,都會顯示出這隻艦隊的相關訊息。在月掃的結果中,會顯示出這隻艦隊的去向,以及抵達和返回時間,就算是招回,出發地星球被掃描的話就會顯示出這隻艦隊的返回時間。而部署是唯一一個在沒有月球的情況下最完安全的FS方法,因為是單趟,在月掃的頁面中會顯示出這隻艦隊的目的地星球與抵達時間,不會有出發地星球的資訊。所以一發現被追秒了,那麼招回這隻艦隊就會讓艦隊消失「不見」。星球對月球:一樣有常見的任務有運輸、攻擊、部署(deployment)等。因為月球無法被掃描,所以出發地為星球的艦隊執行運輸與攻擊等雙趟任務的時候,目的地的月球無法顯示在月掃的頁面中,只會顯示出艦隊回程的時間,用這種方法FS照樣會被追秒。而對於只有單一一顆月球的玩家來說,對月球執行部署任務是最安全的FS方法,因為月球無法被掃描,所以不會顯示在月掃的頁面上。星球對殘骸:在艦隊中放入回收船後才能執行的任務,需要前往殘骸才能執行的任務。一樣屬於雙趟任務,會被月掃抓到艦隊返回時間。星球對外太空:外太空無法被月掃掃描,但是星球會,要是艦隊自星球出發執行探險任務,星球被月掃掃描之後,會顯示出這資艦隊的返回時間與在外太空停留探險的時間。一樣會被追秒。再來說月球的部分,月球理應是一個可以安全進行FS的地方。因為月球無法被月掃掃描,月球對星球:常見的任務有運輸、攻擊、部署(deployment)等。月球對星球的攻擊和運輸屬於雙程航行,要是目的地星球被月掃掃描的話,就會顯示出該艦隊抵達該星球的時間。但是無法顯示出發地,也就是月球的資訊。而部署任務的部分則是跟星球對星球的部署任務相同。月球對月球:因為月球無法被月掃掃描,所以任何以月球為出發地和目的地的任務可以視為安全的FS方法。而當中,月球對月球的派遣被公認為最佳,因為可以最大化派遣的安全效果,特別在面對死星毀月的時候。因為月球被毀,前往該做的艦隊就會改為同座標的星球為目的地,導致這隻艦隊可以顯示在月掃的頁面中。月球對殘骸:無法被月掃掃描,但是大狼可以從殘骸的變化觀察目標艦隊的FS狀況。月球對外太空:安全,無法被月掃掃描。結論就是能夠造月就儘早造月。再來是艦隊航行的部分,我想有人可能會好奇,那麼我可以中途修改艦隊的目的地嗎?例如,汪星改喵月,喵月改外太空,外太空改殘骸?答案是不行,艦隊航行是採用兩點一線的路徑,已經出發的艦隊只會按照其航路自行前往先前設定好的目的地。就算中途招回也只是回到出發地而已。而唯一的例外就是上面提到的死星毀月,月球成功被毀之後,前往該座標的月球的艦隊就會自動改以同座標的星球為目的地。例如喵月被毀,那前往喵月的艦隊就前往咪星球。然後,被人用月掃掃描之後會獲得任何警告嗎?不會,OG系統不會有任何提示和訊息,換句話說,被掃描的OG玩家不會知道自己被掃描。有使用月掃的最佳時機嗎?答案是沒有。但是一般來說,只要星球或月球上面有活動,不管是玩家瀏覽該星球或月球,還是艦隊的活動(艦隊抵達、被攻擊、被間諜等)都會在銀河系的星球或月球圖上顯示一個紅色金嘆號,這個標誌會在活動結束後持續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就會顯示這個星球或月球的最後活動時間,像下圖:在超過五十分鐘後,這些標示就會消失。所以當大狼看到一顆星球有活動,就會花費五千重氫掃看看能不能賺一筆。當然啦,大狼不一定只會看星球活動,為了觀測獵物,都會定時掃描目標星球,觀察作息。那麼,大狼都是怎樣挑選目標?新手狼大多以星球上的資源為主,而老手狼則是艦隊。這沒有標準,只要有賺,大狼就會出手。而要保護自己的方法就是不要給大狼可趁之機。依照目標的狀況了。不會FS的新手就不用說了,根本被打假的。如果是有完整遊戲概念與熟練技巧的玩家,那麼大狼自然有一定的方法。首先,大狼會沒事翻一翻周圍的銀河系與排行榜,尋找目標,這沒有一定地標準。銀河系看的是目標的位置,而排行榜則是會看建築分數、防禦分數和艦隊分數:建築分數會判斷這個玩家的基建,而防禦和艦隊分數則是判斷防禦和艦隊的規模,以及可以從殘骸中獲得的收益。以分數來判對的話,積分相近的玩家,建築分數高表示有穩定的資源生產,可以定時收割。艦隊分數高的話搞不好是同行,可以以艦隊為目標。防禦分數低,那麼戰鬥方面不用太擔心,防禦分數高,那就要小心,必要時可以發射星際導彈,如果有防渣,那麼可以視為艦隊處理。然後,就是觀察積分的漲幅,找出目標的所有星球,然後開始觀察目標的狀況。使用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派出間諜衛星對目標星球進行刺探,使用間諜衛星的優點是數量多或間諜技術等級比目標高的話可以獲得完整的情報,也就是這顆星球上的資源量、建築等級、研究等級、生命形式的建築和研究等級、艦隊和防禦組成。缺點就是打草驚蛇,因為系統會發出警告說有不明艦隊的活動,長時間下來可能導致自己的作息曝光,但是要是目標放鬆警惕(狼來了效應),也會有可趁之機。以前我當狼的時候,都特別喜歡在半夜間諜人。第二個就是使用月掃,如果目標星球在月掃的範圍之內,而且沒有月球的話,月掃可以進行追秒。而其他的方式則有上面提到的的觀察排行榜的積分變化,星球活動和周圍殘骸數量的變化。對於一頭大狼來說,花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觀察獵物的作息,等獵物疏忽大意的一刻就是一擊斃命。

0

-

還有 5 則留言

排序:由舊到新

收合留言

顯示舊留言

Hermonthis

#B5:3835686# 那是達到上限了,一天最多六次。

B6

2025-05-08 17:55:04

回覆

Tony

諜衛星到星系中的 16 號位——進入無盡深空! 完成以下任務: 使用資源向 16 號位置發送一個間諜偵察任務

B7

2025-07-05 08:20:24

回覆

Tony

偷問一下,新手任務3裡面的這個任務,是要做什麼事呢?

B8

2025-07-05 08:20:59

回覆

Hermonthis

#B8:3865964# 那個是教新手玩家怎麼FS的方法,算是非常早期常用的手段。

B9

2025-07-09 18:47:09

回覆

Hermonthis

#B8:3865964# 有了殖民星跟月球之後就不會再使用了。

B10

2025-07-09 18:47:41

回覆

14 樓

此文章已由原作者(zzzzz70078)刪除

連結

文字顏色

更多顏色

背景顏色

更多顏色

特大

很大

字級

粗體

斜體

底線

刪除線

清除格式

更多顏色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15 樓的討論嗎?

延伸閱讀

情報

X50 MAC OGame 免費X50 服務 - 遊戲已穩定。

討論

玩了OGAME沒多久,意外發現其實OGAME是在燃燒生命啊!!

閒聊

新版的OGAME 可玩性大幅增加 多太多新元素

情報

很像 Ogame 的手遊 「銀河爭霸」。

◄►

1

详细步骤教你如何注册苹果账号,轻松开启苹果设备体验
无畏号墨菲特值得买吗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