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透析质量的个性化管理要点,一文讲清 | 科学管理,「肾透新生」
在上一期文章中,「肾透新生」ESRD 患教科普健康行项目邀请多位专家深入科普了透析的原理、不同透析方式的特点以及何时启动透析等,可有效帮助患者充分了解透析的基础知识,以便能更充分的参与到医患共同决策(SDM)中,和医生一起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透析方案【点击回顾>>】。
而进入透析阶段后,不少患者对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管理要点、常见误区及特殊人群的透析方案等内容缺乏了解,「肾透新生」ESRD 患教科普健康行项目携手国内知名肾内科专家就上述问题,从「如何做好透析管理以保障透析效果」,以及「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透析需求」这两大方面进行了深度科普,强调了透析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和制定个体化透析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希望以此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到 SDM 中,提高患者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也希望能帮助临床医生做好患者科普,更好指导和规范患者的透析流程,进一步推动国内透析治疗整体水平的提升。
透析进行时:细节决定成败,科学管理帮助提升生存质量
首先,居家腹膜透析的第一步是置管,那么置管后多久适合启动腹膜透析呢?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肾内科医生叶智明指出,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患者在置管后等待约 2 周再开始腹膜透析,但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比如出现明显的水肿、电解质紊乱等),不应固化于这一观点,及时启用紧急起始腹膜透析能够在关键时刻为此类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且安全性良好[1-2]。
· 全程透析管理需贯穿始终:残余肾功能保护、腹膜保护和容量管理不可或缺
作为透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腹膜保护是决定腹透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徐晨医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采用低糖策略的个体化腹透处方能避免高浓度葡萄糖腹透液对腹膜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利影响[3],自动化腹膜透析(APD)较人工换液在防治腹膜炎方面更具优势[4],两者联合能更大程度地保护腹膜功能,这对国内透析患者腹膜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很多患者认为启动透析就代表着已「放弃」自身肾脏功能,因此也缺少保护残余肾功能的意识,这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医生钟逸斐和李交对此发出了积极保护残肾功能的呼声,并提出了「腹膜透析 + 递增式透析 + 更具生物相容性的腹透液(如低葡萄糖降解产物)」能更好保护残余肾功能的透析方案[5-7],为透析患者保护残余肾功能和改善预后指明了正确方向。
此外,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而言,容量管理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对此,上海市同济医院肾内科陈越医生建议加强患教,嘱咐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包括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适当补充蛋白质,限制食盐摄入量,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体重和血压,每次换液后准确记录腹膜透析液的浓度、灌入量、引流量,并计算超滤量,定期(1~3 个月)到医院就诊随访等[8,9]。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内容将有助于帮助透析患者提升容量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保障透析疗效和安全性。
· 谨防认知误区:随意停透不可取,须坚持规律透析
由于缺乏对规律透析必要性的认知,部分患者随意停透的事情时有发生。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田娜医生强调:腹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延长透析间隔(降低透析充分性)、胡吃海喝(饮食不控制)、不定期复查、不积极治疗并发症等,都会影响到患者健康状态甚至生命,因此必须坚持规律透析以保障治疗效果。这一科普有望加深患者对坚持透析重要性和私自停透危害的认知,提升患者透析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改善疾病预后。
· 透析效果评估:主观感受与客观指标双管齐下
透析效果如何,这是临床医生和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林琼真医生分享了临床经验:患者可以通过主观感受进行初步判断[10];同时,通过定期随访对相关指标(如尿素清除指数、每周肌酐清除率等[10])进行检测,医生可进行专业判断,并根据情况调整透析方案。对于不想频繁往返医院的患者,可以选择搭配远程患者管理系统(RPM)的 APD,RPM-APD 可在患者完整治疗周期结束后,将透析数据自动上传,医护可随时查看并远程进行透析方案的调整,减少患者频繁往返医院的次数。
这一科普不仅有助于督促透析患者关注自身透析效果,定期到院复查,还让患者了解了更多透析选择,更好的提升透析和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透析需求:可制定个性化透析解决方案,让患者不仅可以活的更久,还可以活的更好
· 患者对时间自由度要求高:可选择 APD,让透析与生活无缝衔接
有许多患者由于工作或者生活需要,不能接受频繁往返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可以选择居家腹膜透析。对于觉得手工腹透的时间不够自由,比如白天工作节奏紧张、需要照顾小孩或老人等患者,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肾内科洪富源医生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蒋红樱医生建议:可考虑换成 APD[4],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同时透析时间可以根据患者个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可以选择在夜间入睡时进行透析,每晚睡前将腹透管路连在 APD 机上,一觉睡醒,腹透基本就完成了。
· 肥胖患者担心透析效果:大体重 ≠ 低疗效,科学透析方案助力破解难题
有些患者体重高、块头大,担心自己做常规腹膜透析达不到治疗效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王惠明医生指出:肥胖并非腹膜透析的禁忌症,体重大的患者也可以进行腹膜透析,同时专家建议可使用「较大透析剂量[1] + 更及时、灵活地调整透析处方[11] + 使用不含葡萄糖的新型腹膜透析液(如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3]」的方案能帮助肥胖患者解决透析充分性不足的问题。
· 合并症或者并发症患者谨防误区:透析 ≠ 能停药!合理共管是关键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有这样的认知误区:做了透析,就不用再吃药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杨桢华医生对此进行了纠偏:虽然透析可以部分替代肾脏清除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功能,但肾脏的内分泌功能不能替代,部分肾衰竭患者会因缺少肾脏分泌的相应激素而出现相关并发症,例如肾性贫血、高磷血症、肾病骨病等[10],这些并发症仍需要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外源性的药物控制。另外,很多终末期肾病患者本身还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或新发其他疾病,而接受透析治疗并不意味着这些疾病也得到了治疗,故也需要遵医嘱规律服药治疗并规律随访。
这一科普有助于纠正部分透析患者的错误认知,向存在合并症或者并发症的透析患者传递了多病共管的理念,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透析患者的治疗原则和策略,有助于帮助此类患者做好病情控制,改善整体预后。
· 老年透析患者:RPM-APD 可帮助实现有效性、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平衡
据统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年龄 ≥ 65 岁的患者已占到一半左右[12]。老年 ESRD 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低下,同时往往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在接受透析治疗时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更复杂的管理需求[12]。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毛海萍医生和湖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陈愔音医生均认为:相比血液透析,我们更推荐老年患者采用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血糖水平变异性更小的腹膜透析[13],尤其是操作更简便、能避免手动操作各种风险且具备远程管理功能的 RPM-APD。
结语
在透析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关注,包括置管术后腹膜透析的时机选择,如何进行残余肾功能保护、腹膜保护、容量管理等透析管理,如何评估透析效果,以及各种特殊人群的透析注意事项等。
针对这些问题,「肾透新生」ESRD 患教科普健康行项目邀请上述专家给予了深入浅出的科普解答,以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透析、做好透析,从而提升疗效和生活质量。
同时,期待通过「肾透新生」ESRD 患教科普健康行项目,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可以参与到患者科普中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治疗质量,减轻疾病负担,为响应国家「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号召,实现健康中国的愿景而努力。
这既是响应国家「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的创新实践。
如果想了解上述内容的完整信息,可点击直达「肾透新生」ESRD 患教科普健康行项目专区了解更多详情。
除了做好透析管理,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在饮食、运动等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居家透析过程中,如何应对一些突发状况?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肾透新生」ESRD 患教科普健康行项目下期内容中揭晓,敬请关注!
CN-00-250099
参考文献
[1]《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 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 37(8): 690-704.
[2]吕诗凡, 金海姣, 倪兆慧.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研究新进展[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 19(07): 433-436.
[3]杨倩,周竹. 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的临床优势及应用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2):98-101,121.
[4]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 国家肾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 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6) : 388-399.
[5]Liu X, Dai C.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Dis (Basel). 2017 Jan;2(4):187-196.
[6]Lee Y, et al. 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 May be Beneficial for Preserving Residual Renal Function Compared to Full-dose Peritoneal Dialysis. Sci Rep. 2019 Jul 12;9(1):10105.
[7]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2022 USRDS Annual Data Report: Epidemiology of kidne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Bethesda, MD, 2022. Available at: http://usrds-adr.niddk.nih.zd.sjuku.top/2022.
[8]曹培叶,赵慧萍,武蓓,等.成人腹膜透析患者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国血液净化,2023,22(07):551-556.
[9]林洪丽,李龙凯.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5,4(01):5-9.
[10]陈香美. 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 2010. 人民军医出版社.
[11]Obi Y, et al. Impact of Obesity on Modality Longevity, Residual Kidney Function, Peritonitis, and Survival Among Incident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Am J Kidney Dis. 2017 Dec 7;71(6):802-813.
[12]郭静, 刘瑞华, 余学清, 等. 腹膜透析在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 38(7): 634-638.
[13]Chen XX, Duan Y, Zhou Y. Effects of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on Glyco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 Blood Purif. 2021;50(4-5):50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