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拉力锦标赛
世界拉力锦标赛可以说是所有赛车种类中最严苛,也最接近真实世界的赛车赛事,因为所有参赛车辆都是以市售量产车为基础研发改装而成,赛道则由各主办国提供国内的公路所组成,其中包括芬兰的冰天雪地、阿根廷的恶劣山路、西班牙的高速道路、纽西兰的草原、非洲肯亚的原野,并在雨林泥泞、雪地、沙漠及蜿蜒山路等全球各地最具代表性险恶路段的道路中进行,全都是真实世界的道路,几乎可以说是“只要有路的地方,WRC就能比赛”。
赛程
编辑
2025年进行的世界拉力锦标赛规划有14站分站赛,分别在14个国家举行,赛季由1月尾开始,直至11月完成。
WRC的比赛方式很特别,分站赛为期三天,总比赛里程会长达1500公里。由于赛道是由普通的道路组成,所以不像封闭赛车场是一路跑完的,WRC赛道通常是分布在一个地区的许多段道路组成的,赛车必须跑完一段赛道后再开往下一段赛道进行比赛,如此一天跑个几段,连续跑三天才算跑完比赛。车手驾驶的赛车在赛段之间的道路行驶时被视为一般车辆,因此车手须遵守当地交通规则。
因为一般道路不像赛车场的跑道宽敞,再加上会有前车烟雾的影响,因此WRC比赛是采用每隔五分钟逐一发车的比赛方式,所以不会有一般赛车场的两车追逐镜头(除非有人因为赛车故障或意外而严重落后了),比赛是以各车完成各段比赛的时间总和论胜负。
分站赛
编辑
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分站赛分布于全球各不同的主办国,路况包括沥青、砂石和冰雪等。每个赛站分为15至25个赛段,规则与一般拉力赛事相同。
2004年至2005年的赛站有摩纳哥、瑞典、墨西哥、新西兰、塞浦路斯、希腊、土耳其、阿根廷、芬兰、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亚,共16个。其中2004年的日本站和墨西哥站是历史上第一次主办分站赛。
2006年的赛站包括摩纳哥、瑞典、澳大利亚、墨西哥、新西兰、塞浦路斯、希腊、土耳其、阿根廷、芬兰、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共16站。
2009年赛站比2008年删减了3站,只进行12个赛站比赛,分别是:爱尔兰、挪威、塞浦路斯、葡萄牙、阿根廷、意大利、希腊、波兰、芬兰、澳大利亚、西班牙和英国。
2011年赛站分别是:瑞典、墨西哥、葡萄牙、约旦、意大利、阿根廷、希腊、芬兰、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和英国。
赛车规格
编辑
为该项赛事而改装的斯柯达晶锐
参赛赛车必须为四轮驱动系统,并搭配2.0公升涡轮增压引擎,自2011年起,国际汽车联盟开始实施世界拉力锦标赛的新赛例,规定参赛车辆将全面改用符合FIA Super2000规范的四轮驱动系统,此外引擎改为符合节能环保趋势的1.6公升涡轮增压引擎,最大马力输出被限制在300匹,最低车重为1,200公斤,并且禁止了拨片换档。与一级方程式赛车不同的是,WRC的参赛车型必需为市售量产车[1]。
参赛车队
编辑
共有20个车厂曾经获得世界拉力锦标赛的车队冠军头衔,另外又有10个车厂登上过领奖台。
曾经于1998年世界拉力锦标赛登顶过车队世界冠军的三菱车队于2005宣布无限期退赛,而曾经连续3届登顶过车队世界冠军的速霸陆车队也因全球金融危机,于2008年宣布暂时退出该赛事。
一支世界拉力车队通常会包括40个组员在分站赛期间工作,另有60至100名成员留守在车队基地。
参赛车手
编辑
由于赛程相当远且复杂,因此WRC赛车是由两人搭档驾驶,正驾驶为车手,副驾驶为领航员(英语:co-driver)。领航员会依据先前纪录的路书向车手提示弯道、路况等比赛资讯,而车手则依领航员的指示以最快且安全的速度将车子带向终点。
跟一般一位车手驾驶一台赛车相比,WRC赛车除了考验车手与领航员的专业技术外,更考验着两人的合作默契。
积分规则
编辑
世界拉力锦标赛的积分系统分为两种:车手积分与车队积分,两种积分的计算方式不同:
车手积分:总成绩前十名可获得积分。另外有星期日及Power Stage赛段积分,各取前五名,第一名至第五名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
车队积分:每支车队可提名三辆赛车获得积分,但每个阶段只有成绩最好的两辆赛车能够计入车队积分。
名次
冠军
亚军
季军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总成绩
25
17
15
12
10
8
6
4
2
1
星期日
5
4
3
2
1
Power Stage
5
4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