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独属中国人的浪漫!
清康熙 霁红釉笔筒
|祭红|
祭红也称霁红,初次烧于元代景德镇,以铜为着色剂,经1200—1280℃高温烧制,烧成后的霁红釉面呈失透状,釉色稳定深沉,色不脱口,釉不垂足,釉水均匀厚重,以明初永乐、宣德的鲜红、宝石红最为有名。
清雍正 霁红釉胆式瓶
|郎红|
郎红,即郎窑红,外国人称之为牛血红。郎红出现时间较晚,在霁红之后,传说康熙喜欢明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经模仿创造出一种似像非像的红釉,这是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监理窑事时所烧创,因此就以督陶官的姓氏命名,郎红。
清康熙 郎窑红釉琵琶尊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凸弦纹瓶故宫博物院藏
同样是红釉,乍一看都差不多,如何区分二者呢?其实也很容易,只要弄清各自的特征就很容易了。
|釉色|
虽然都是红色,但是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色清澈透明,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显得活泼、灵动、多姿,器物口沿下露白,器身越往下色泽越浓重,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非常美妙。
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色浓郁呈失透状,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左右。
明永乐霁红暗龙纹高足碗
|特征|
霁红与郎红最大的不同是脱口特征。
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足”,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所以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现象,由于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
清康熙 郎窑红釉刻乾隆御题诗胆瓶
“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款 「朗」「润」印
2014香港苏富比 436万港币
|釉面|
郎窑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桔皮纹现象偶尔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桔釉现象,对比之下可见,明代的桔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桔皮纹则较乾隆朝大。
|釉泡|
用放大镜可见到,郎窑红的釉内气泡既细小又稀疏;清代祭红的釉泡相对较大、较稠密。
|冰裂纹|
霁红釉面光滑无纹,郎窑红釉面由内而外生出大块冰纹。
左 清康熙 郎窑红高足碗 北京故宫藏
右 明宣德 红釉高足碗 台北故宫藏
|器型|
郎窑红釉的器型以瓶与尊为主,祭红釉常见壶、碗、盘、洗、缽和瓶,瓶多为梅瓶与玉壶春瓶。器型上的这一差异,在甄别时亦不能不察。
左 清康熙 郎窑红釉碗 北京故宫藏
右 明宣德 红釉碗 台北故宫藏
|底足与器内|
郎窑红的底足与器内,或呈米黄色或呈浅绿色,俗称米汤釉与苹果青釉,也有少数底为本色的红釉底;而祭红的器内器外,均无此特征(指米汤釉或苹果青釉或红釉釉底特征)。
05乾隆祭红釉水盂
起拍价:2000 估价:15000 ~ 20000
点击此处直达拍卖链接
NO:05
名称:乾隆祭红釉水盂
尺寸:口径2.5cm 高5.7cm 足径3.5cm
品相:全品 (古董岁月留痕、自然磨损属正常现象,吹毛求疵者请谨慎参拍)
藏品说明:拍品敛口,丰肩,弧腹至底收,下承浅圈足,器形圆润饱满,可爱盈然;内壁施白釉,光素润泽,外壁满施祭红釉,莹润均匀,深沈含蓄;本品沈静古拙,置于文房案几文雅之至,为康熙时期慕古创新的难得佳品。祭红釉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初才恢复烧造,《景德镇陶歌》里便专门记述了烧制祭红的难度:「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1、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LOT1056,清雍正祭红釉水盂,成交价RMB 1,273,510
点击此处直达拍卖链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
| 古玩送拍及服务 |
服务时间:全天(24h)
联 系 人:元素网
咨询微信/电话:199 9265 9201
服务范围:古董古玩鉴定、艺术品交流鉴赏、艺术品销售展览、古董古玩拍卖、艺术品交易收藏等
古玩元素网-您身边的古董专家
敬请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
For More Readi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